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水肿的分类及影像表现
TUhjnbcbe - 2022/9/2 8:17:00

脑水肿是指脑组织的含水量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组织对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

临床上常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缺氧、中*、全身性疾病等,都会引起脑水肿。

临床表现主要是高颅压和神经功能障碍两大类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或癫痫、瘫痪、失语、肢体活动障碍等。

1.血管源性脑水肿

2.细胞*性脑水肿

3.间质性脑水肿

4.渗透性脑水肿

头部CT、MRI检查,不仅能发现脑水肿,更能明确引起脑水肿的病因,以及脑水肿所引起的继发改变和并发症。CT上一般表现为片状、指套样低密度,但不能区分脑水肿类型。MRI可发现脑水肿区域、范围,借助DWI也能区分不同类型脑水肿。

1.血管源性脑水肿:

病理机制:血脑屏障破坏,血浆外漏,细胞外液增加。常见病因:见于肿瘤、出血、炎症、外伤。分布:多分布于脑白质区域。

影像表现:脑白质区手指状水肿密度/信号,由于水分子多聚集于细胞外间隙组织间,所以弥散受限不明显,在DWI可能表现为高信号,但是在ADC图上也为高信号,ADC常高于正常脑组织。

转移瘤,血管源性水肿,左侧额叶指套样低密度水肿,位于脑白质内

胶质母细胞瘤,FLAIR序列肿瘤为稍高信号(*箭头),肿瘤周围白质内见不规则形高信号水肿,水肿呈指套样伸向白质(红箭头)。增强扫描可以看到肿瘤实体呈花环状强化,而周围水肿无强化。

右额叶星形细胞瘤,血管源性脑水肿,周围水肿明显,T2WI为高信号,弥散不受限,ADC等信号。

两侧颞叶血管源性水肿,T2WI为高信号,ADC及DWI均为高信号。

2.细胞性脑水肿:

病理机制:即细胞*性脑水肿,为致病因素使脑组织缺氧、神经细胞代谢障碍,钠钾泵失调,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水肿,多累及灰白质。

常见病因:急性脑梗死。

影像表现:细胞内水分增加,水分子在细胞内弥散受限,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在CT/MRI常规图像上可以没有表现。

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DWI示左侧额叶见明显片状高信号,责任血管为左侧大脑中动脉额叶分支。

中年男性,急性脑梗死,T2WI/T1WI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DWI为高信号、ADC低信号,说明局部水分子弥散受限,提示细胞*性脑水肿。

3.间质性性脑水肿:

病理机制:即脑积水性脑水肿,脑室系统压力升高,产生脑室内-脑组织内压力梯度,使脑室内液体可以透过脑室室管膜到脑室周围脑组织中,形成脑室周围白质脑水肿。多分布侧脑室周围的白质,或第三脑室周围。

常见病因:梗阻性脑积水。

影像表现:扩张脑室周围水肿密度/信号。

间质性脑积水,两侧脑室扩张,脑室周围条带状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

间质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侧脑室前角旁可见新月形长T2信号的水肿带。

4.渗透压性脑水肿:

病理机制:在病理状态下,若血浆稀释(如:水分摄入过多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则血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渗透性脑水肿。为细胞内、外液及血液中电解质与渗透压改变引起的细胞内水肿。特点为血脑屏障完整、细胞内和细胞外同时受累。

常见病因:急性水中*,低钠血症等。

影像表现:弥漫性脑肿胀。

渗透性脑水肿,CT示弥漫性脑水肿,脑沟脑裂普遍变浅甚至消失。

注:作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教。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参考学习,若侵及版权,请原作者联系删除。

end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水肿的分类及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