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例说”脑脊液管理病例专栏由美敦力打造,旨在针对脑脊液管理领域优秀诊疗经验分享、交流的整合平台,促进神外科学研究与发展。
本期病例主题:一例鞍上蛛网膜囊肿诊疗经验分享
病例来源:美敦力第二届神外有声病例大赛优胜奖病例
分享嘉宾:陈勇
陈勇
医院
病例演讲视频病例分析
?基本信息
患者,男,15岁
主诉:头昏3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表现为昏沉感,头重脚轻,无头痛呕吐,无视物旋转,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等,每次持续约1分钟,间断发作,发作频率不定,多为几个月发作1次。近1月头昏加重,发作更为频繁。
其他情况描述:无特殊。
?术前检查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身高cm,体重57k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视力视野粗测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男性第二性征发育已启动。
辅助检查:
常规术前检查(心电图、胸片等)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视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鞍上团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范围约4.1*3.8*2.5cm,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左侧侧脑室扩大。
?治疗过程
诊断:鞍上蛛网膜囊肿、梗阻性脑积水
治疗策略:内镜下囊肿造瘘(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
术前MRi:鞍上团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信号均匀,范围约4.1*3.8*2.5cm,囊壁未见明显增强。左侧侧脑室扩大,垂体柄、视交叉受压前移,桥前池喇叭口样扩大。
术前CT脑池造影:蛛网膜下腔显影,囊肿显影,右侧侧脑室浅淡显影,左侧侧脑室不显影。
术后1月:患者头昏症状消失,MRI见囊肿占位等情况较前好转。
病例亮点——点评人:王海*教授
作者展示临床工作上罕见的病例--鞍上蛛网膜囊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多数为先天性的,以外侧裂、脑桥小脑角、枕大池区为常见发生位置,鞍区少见。患者15岁,有三年病史,反映囊肿有逐渐增加的过程。结合术前CT脑池造影:蛛网膜下腔显影,囊肿亦显影,提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存在相互交通活瓣样小的缺损口,加之囊肿内囊液蛋白较高,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缓慢进入囊肿内,导致囊肿不断增大,压迫周围正常结构而引起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障碍,垂体功能减退等,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不会引起患者重视,患者就诊时较多的表现出梗阻性脑积水的症状。
治疗方法既往多采用开颅显微镜下行囊肿壁部分切除,使囊肿与蛛网膜下腔连通,也有行囊肿腔与腹腔分流术,解除囊肿的占位效应。随着神经内镜的发展,现在多采用内镜下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创伤少,效果好,恢复也快。但要注意少数患者因造瘘口闭合导致症状再次出现,所以手术中造瘘口要尽可能做大一点,也要做好术后长期的随访观察。
该病例处理合理,效果良好。
专家简介
王海*教授
●现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垂体瘤诊治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重点实验—垂体肿瘤研究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第三届专家委员会组长,参与编写垂体腺瘤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8部;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职。现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精通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主攻垂体肿瘤等鞍区肿瘤发病机制、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研究,对鞍区病变的手术治疗有很深造诣,有关“垂体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领域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产学研结合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在Small,JClinEndocrinolMetab,ClinicalNuclearMedicine等SCI收录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80余篇。
往期报道:
神外例说
医院成磊:脑膜瘤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及脑积水的治疗
神外例说
医院宋一晨:脑脊液管理超十年的儿童脑积水病例两例
神外例说
医院顾昌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脑积水治疗
神外例说
医院刘子源:脑心相通从VPshunt到VAshunt
神外前沿E-mail:shenwaiqianyan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