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追捧新鲜角色,平庸如今已成为品牌最大的敌人。
没有什么比让人感到厌倦更可怕的了。
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品牌商,容易败于迭代。信息技术影响了消费品牌以及它们的渠道和消费者—消费品的摩尔定律就这样暗自形成了。
还有谁能脱离它的影(mó)响(zhǎng)?产品更新和品牌新陈代谢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市场里到处都是新鲜人和新鲜口味,消费者容易喜欢也容易厌倦,他们从来没有面临如此多的选择。
我们的金字招牌做到第7年,调查问卷的题目增加到93题,新增了27个类别,比如打车App、淡口味水和生鲜电商等。每个选项的候选品牌都比往年增多,为了不使列表无限变长,我们提供了“其他”这个填空选项,结果我们发现选择它的人数比例前所未有得高。
比如,在洗发水品类中,我们一口气列举了40个品牌,但仍然不足以覆盖公司人的所有喜好。有超过个问卷填写者在“其他”的选项中填写他们最常用的品牌,其中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品牌Lush和Aesop出现频率最高。
大众品牌凭借爆品打遍天下的事情不再发生。
“十亿美元品牌”仍是宝洁、可口可乐等快消公司衡量一个成功品牌的标准之一。这意味着品牌的产品被不同国家、年龄和收入的各色消费者接受和购买。
但这家日化公司已经很久没有诞生新的“十亿美元品牌”了,这导致它连续6个季度销量下滑。今年,CEO雷富礼(A.G.Lafley)将公司旗下的43个小品牌打包,以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化妆品公司科蒂,只留下了65个核心品牌。但用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在原先的用户群中老去。
当知乎、今日头条、Bilibili这些品牌在榜单上冒出并节节攀升,《中国好声音》凭借周杰伦挽回了收视率和观众好感,消除搜索阻力的去哪儿打败了稳健的携程,你便知道变化在哪了。
平庸如今已成为品牌最大的敌人。
就如在我们今年的封面报道《贩“贱”》中提到的,以Bilibili为代表的“二次元”视频网站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满屏幕的弹幕和例如“”这样带有一些“暗号”的吐槽元素让Bilibili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网站,而成为了“贱兮兮”用户的聚集地。
Uber也在滴滴出行的凶猛补贴中获得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度。最近距离派单、无需用户确认付款,以及下大雨时反应迅速的“划船”营销,让其获得了追求品质的用户的忠诚度,“Uber一下”也成为了他们在马路边叫车的首选。
窄众,或者说碎片化市场不是刚刚出现,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顾客更便于消费,也让他们趋于挑剔。
跨境电商的发展让品牌加速涌入。
“天猫国际”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中的战略重点之一。在这一年中,它引入了美国高档百货品牌梅西、韩国乐天玛特馆以及日本药妆店松本清等国际零售品牌。
跨境电商的平台降低了它们进入一个新市场的试水成本,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新品牌通过跨境购电商进入中国消费者的家庭,不需要托人海淘代购,电商平台让国际品牌变得唾手可得。
宝洁所代表的传统全球化供应链模式,即大公司每推出一个新品,都严格地计算“生产规模-成本-利润”的商业模型,在新市场环境下遭遇挑战。
全球化朝着另一个方向演进。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漂洋过海的冈本在我们的榜单中直逼第1名杜蕾斯,后者可是在中国花了大价钱维护品牌形象。
在我们调查的牙膏品类中,日本品牌Ora2首次参选就进入前五。这个品牌的兴起源自于赴日旅游人数的增加。Ora2并未进入大卖场这一大众渠道,只在万宁、屈臣氏和电商渠道销售。从渠道渗透率来说,它还不能叫做大众品牌,但今年有14.56%的公司人选择其为最喜爱的品牌,超过了狮王、冷酸灵等大众熟知的品牌。
中国本土品牌也在快速崛起。
贝恩咨询发布的《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本土品牌连续3年从国际竞争对手手中赢得了市场份额。”在年研究的26个品类中,本土品牌在其中18个品类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销售平均增长率达10%,而外资品牌仅在8个品类保持增长,且平均增长率仅为3%。
本土品牌获得优势的品类集中在饼干、糖果、饮料等客单价较低的分类中。中国企业在这些品类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渠道开拓以及本土研发能力。
在我们的果汁、茶、饮用水和淡口味水品类中,最受欢迎的品牌都来自于中国企业,这些公司更懂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在今年销量快速增长的淡口味水品类中,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失去了自己的阵地,它们在此品类中推出的“水动乐”和“维动力”仅以5.86%和1.38%的选择比例排名第7名和第12名。而来自统一集团的海之言,以其大力度的营销推广和特别的包装以15.07%的选票排名第1。
网络营销手段加速了品牌的曝光。这让淘品牌“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在公司人群体中的的喜好度,超过了趣多多、上好佳、旺旺等传统零食品牌—前者带来了新鲜感。
在我们提及的安全套品类中,很多问卷填写者提到了大象安全套,能够灵活运用营销手段的品牌获得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