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王其科城市发展中的地名变迁研究以山东省
TUhjnbcbe - 2021/9/6 14:09: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m-mip.39.net/baby/mipso_6589437.html

[摘要]城市地名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记载城市发展轨迹、传承社会历史文化、方便市民生产生活的功能,地名变迁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在城市发展中,滕州市城市地名维持了一定稳定性,城市道路名称很多考虑了历史文化传承因素,居民小区名称出现贪大求洋现象。城市发展致使部分城市地名消失不可避免,道路命名、更改需更加谨慎,小区命名需规范贪大仿古求洋现象,公交站名应成为保存传统城市地名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城市发展地名变迁滕州市

城市地名是人们对城市某区域、街道、建筑、场所等客体的特定称谓,大多是根据市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民众心理、周边环境、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历史传承等因素,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城市地名既具有方便民众记忆、服务日常生活的功能,又具有记载城市发展轨迹、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地名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发展是地名变迁的主要动力,地名变迁反应城市的发展变化,城市地名是记载城市发展轨迹、传承社会文化的的重要载体。为深入研究城市地名变迁与社会生活,本文拟以滕州市为例,作进一步探讨。

1.滕州市城市历史发展脉络

滕州市历史悠久,古为“三国五邑”之地。三国即:滕国、小邾国、薛国,五邑即:昌虑、郁郎、合乡、灵邱、阳城。春秋时期,滕国国都位于荆河之阳,“据明万历《滕县志》和清康熙《滕县志》载,城周为20里。”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在滕州境内设滕县,县治所东迁。“唐之前县城在今火车站西北处,因缺史料详情待考,年县城东移2里(在今县城中心)围筑土城。”此后,滕县县城虽经过多次修缮,但位置固定下来,余年没有变动。通过对比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县治图和解放前县城旧貌图可知,解放前县城规模变化不大,建成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年和年两次解放县城,城墙被战争所毁,郭墙被弃,群众开始铲平郭墙建造民房,年开始拆城墙、填城壕、建新街,城里与城外逐渐连成一片。由于历史原因,从解放至改革开放期间,滕县城市建设虽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主城区基本限于老县城。改革开放后,县城建设由老城区向外扩展,相继建设了善国路、龙山路等城市主干道,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至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取得了第一次快速发展。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滕州城市建设进入第二次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四面扩建,大中城市框架已经拉开,至年城市规划区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0.8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达公里。

2.滕州市城市地名变迁状况

“地名的形成及其演变很大程度上受约定俗成规律的制约。并非是少数人的一种主观选择,而是社会实践,大众行为的产物。人们总是以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给自己所处的环境命名,通俗、简炼、直白、乡土味,往往是许多地名的共有特征。”地名是依据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出现的,必然也会因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规律。下面,笔者从行*区划地名、城市街道地名、居住区地名三个主要方面,将滕州城市地名变化情况做一简要梳理。

2.1.行*区名称变化情况

据《滕县志》记载,滕始于*帝。其“滕”字来历有几种说法,其中被广泛认可的是取“泉水腾涌”之意,估计当时滕国境内或国都附件,有泉水或泉水较多,故取此意,这与地名来自于周边自然环境的说法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在当时汉字字形还没固定的情况下,“滕”字大体通“腾”,在秦统一文字时,为便于记忆和区分,故将“腾”和“滕”分开,把“滕”作为地名和姓氏的专有名词固定下来。周灭商后,武王封其异母弟叔绣于滕,乃称“滕国”。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在滕州境内设滕县、薛县。汉高祖刘邦撤小邾置蕃县,三国魏沿袭秦制,西晋仍袭汉制。隋升滕县为滕郡,不久又将滕郡改为滕县,北宋置滕阳郡。年金置滕阳州,年改为滕州,元沿袭滕州。明之后为滕县,清、民国沿明制。在滕县解放战争期间,王麓水将*壮烈牺牲,滕县曾一度改为麓水县,不久又改回滕县。年撤销滕县,建立滕州市。从以上滕州的行*名称变化轨迹来看,滕州行*管辖范围和名称虽几经变化,但“滕”作为地名核心内容,在历史进程中被长期保存下来。同时,也保存了“滕”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人们在一提起“滕”时,第一反应便记起滕州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正反映了地名传承历史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关于县级以下行*区名称,本文对日伪时期以前暂未求证。据《滕州市各镇街地名数据统计表》所载,年,城区归属善国镇,后改为城关区,再改城关镇。年合并城关镇、冯河乡、鲁寨乡东部、东沙河乡、王开乡为城关五星人民公社。年城关五星人民公社分建,城区归属城关人民公社。年城关人民公社分建为城关镇和城郊人民公社。年城郊人民公社改为乡。年城关镇和城郊乡部分居委会合并为荆河、龙山2个街道办事处。年撤销城郊乡,将荆河街道、龙山街道、城郊乡整合,并纳入姜屯6个村、洪绪2个村、东沙河4个村,成立荆河、北辛、龙泉、善南4个街道办事处。从此行*区划变迁来看,年以前,老县城及近郊区域的乡镇一级行*名称,除区、人民公社、镇、乡等通用名称部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外,专有名称部分为约定俗成的城关、城郊,并没有刻意考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自年建立街道办事处开始,街道名称的专有名称部分,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先成立荆河、龙山街道,随后又重新整合成立荆河、北辛、龙泉、善南街道办事处。荆河是滕州县城的母亲河,北辛是由于滕州地域曾孕育出距今年的北辛文化,龙泉是因城内仍屹立着有余年的龙泉塔,善南是因滕国又称善国并地处城市南部,4个街道办事处名称比较符合地名命名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加之城关、城郊并没有充分体现滕州的历史文化内涵,社会抵制情绪较少,街道办事处名称很快被市民群众认可和接受,可以说四个街道办事处的命名是基本成功的。

2.2.街道名称变化

“城市地名是一个包括行*区划、街道、重要建筑等在内的一个庞大体系。其中街道名称的变化,常常是城市变迁最直接、最具体的记录。街道名称的形成及其演变有其特定规律,往往是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历史事件、社会风俗、名人佚事的记录和反映。人们常能从一个城市五花八门的街道名称中,把握到城市发展的脉络,去感受历史的凝炼与厚重。”街道名称是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城市地名,与市民的出行、生活紧密相关,因而也是城市地名中最重要的部门。

从《滕县志》所载的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县治图看,该图只是标出了布*司、按察司、文庙等重要场所和建筑的名称,并没有标明街道名称,由于笔者目前手中尚不掌握明代及以前县城街道名称史料,因而也没能进行详细考证。“清代曾先后三次重修城垣,年(康熙7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滕县,城、郭墙全部崩塌,直到年(乾隆32年)重修,整整相隔年,城池恢复了旧观并新增建街道13条,巷子31条。年(咸丰4年)和年(光绪19年)两次重修城墙。”民国时期,由于战事较多,城郭墙屡次被毁,又屡次修筑,但只是修整被毁的城郭墙,城内格局和街道基本没有变化。因而,年县城重修基本奠定了解放前老县城的街道格局。

据《滕县志》所载解放前县城旧貌图可知,当时主要街道名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城门为坐标进行命名,如:西门大街、东门大街、南门大街、北门大街,这四条街在城里;西关大街、东关大街、南关大街、北关大街,这四条街在城外。二是以附近重要建筑或场所命名,如:东西向的奎文街、奎文前街、典当东街、典当后街、火神庙东街、龙王庙东街、文庙后街、苗家胡同;南北向的塘子街、奎文东街、关岳庙街、典当东胡同、痒门街、顺兴街。这些街道的命名,是老百姓在长时期的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可能也得到当时官方的认可确定。这种街道命名方式,比较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提到那条街,基本就能推测出附近的重要建筑和场所。

解放后,“自年开始拆城墙填城壕建新街。”西门外修新兴路,南北走向,取民众的期盼意愿——开始兴旺发达之意;南门外修荆河路,依荆河取名;东门外对原东关大街进行修整;北门外修杏坛路,由杏花村和北坛联合为名。至改革开放,特别是年第一次城市大扩建前,由于城市发展迟缓,改建原县城道路和新建城市道路较少,因而城市道路地名变化也较少。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治形势所使然,曾经将城市所有道路名称纷纷改为兴无大街、灭资大街、跃进路、工农兵路等又红又专的名称,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烟消云散,这些经不住历史考验的又红又专的街道名称,又都改回了原来名称。

年以后,由于扩建城市需要,先将东关大街扩建并向南北延伸,建成后将其改名为善国路。春秋时期,滕国国君滕文公多次问*孟子,孟子主张其施“仁*”,滕文公纳其言,随礼贤下士,实施仁*,民众纷纷来居,世人亦称滕国为“善国”。将此街更名为善国路,有传承滕州历史典故、弘扬滕州历史文化之意,注重了城市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比较成功的更名。在城北部新建了中心大街,后经过多方论证,滕州城北靠龙山,龙山是滕州八景——龙岭晴望所在地,很多历史名人曾等此山游览,留下很多故事佳话和诗词墨宝,非常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因而将此路更名为龙山路甚是恰当。在京沪铁路西扩建了与铁路平行的国道城区段并将其命名为平行路,在城市南部修建了南环路,这两条道路命名主要是依据附近地理环境和市民习惯,也基本被群众所接受。随着城区继续扩大,又相继修建了一些主干道,塔寺路、北辛路、龙泉路是因龙泉塔、北辛文化而命名,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河滨路是因地处城市位置而命名。在经济开发区修建的益康大道、春滕路等道路主要以附近企业名称而命名。纵观以上新建改建城市主要道路命名,基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二类是依据道路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三类是依据道路附近大型企业名称。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原老城区道路成为次干道,北门里街、北关街、南门里街、南关街、西门里街、西关街仍保留原名不变,东门大街因地处县*府前于年改为府前路,部分街道因旧城改造而消失,街道名称已无法保存,如马号街、文庙街等。

原处于城郊现已归属城区街道基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以所处村庄名称命名,如程庄街、曹庄街、西南园街,校场街,东北坛街,馍馍庄街等。一类是以新建住宅区命名,如新华街、平等街。还有一类是依据历史传承,如蕃阳街、通衢街等。蕃阳街地处蕃阳县旧县城遗址区域,是为纪念蕃阳县旧址而命名;通衢街在一孔桥西,因以前是进出老县城的主要通道,地处交通咽喉之地,故取“九州通衢”之意而命名。这几类街道是城市道路主要部分,所处区域没进行拆迁改造,基本保留原名,已改造或正在改造的街名面临着消失处境。

2.3.居住区地名变化

解放前原老县城规模较小,市民基本是临街而居,居住区名称以所临街道名称命名,如:奎文街、马号街、文庙街,在街之下还分巷,使居住区形成网格式形状。在火车站和城墙根附近聚集居住着乡下流动到县城附近的贫穷人家,多搭棚而居,居住条件简陋,环境混杂,根本谈不上什么居住区地名。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老县城近郊一些村庄成为城市市民居住区,大多保留着原村庄名称。这类居住区名称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以附近曾经存在的重要建筑或场所命名。如:杏花村、东北坛、西北坛、教场、接官亭、东寺院、西寺院、东南园、西南园、*山桥、春秋阁、泰山庙、润泽居、跻云桥、银钟里、邾城、梁场、双庙、前大庙、后大庙、官路口等等。

第二,以距离老县城远近命名。如:东七里沟、西七里沟、前十里铺、后十里铺、三里河、五里屯、前十里岗、后十里岗、西十里岗、五里坂、前七里堡、后七里堡等等。

第三,以村庄最初居民姓氏或主要居民姓氏命名。这类村居地名最多,一般以一个姓氏,加一个通用村居名,如:庄、村、屯、楼、堂、岗、场、寨之类,共同组成地名,这种命名方式是我国村庄命名的最主要方式。

当然以上三类村居地名,并不能全部覆盖所有的目前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村居地名,其他比较特殊的,本文不再细述,留待以后再述。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商品房小区已成为市民主要居住区域,居民小区名称也成为城市地名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居民小区是在原城郊农田空地上建设的,如赵王河小区;有些是在拆迁改造原有村居的基础建设的,如春秋阁小区。年以前,居民小区命名大多依据周边地理环境、附近及所在村居名称命名,其命名基本与当地状况有密切联系,比较符合地名命名原则,争议不大。年以后,房地产快速发展,众多小区纷纷出现,小区命名出现重大变化。如滕阳丽都、丽都水岸、御冠丽景、西部放歌、七彩阳光城、樱花苑、碧水云天、海上明月、大同天下、九州清宴、西班牙庄园、威尼斯庄园、维多利亚港湾等色彩斑斓、仿古求洋名称层出不穷,名称与所在地理环境、滕州历史文化基本没有联系,成为社会对城市地名变化非议的问题。

2.4.城市地名变迁特点

笔者通过以上对滕州城市地名变迁历程的梳理,拟总结出以下特点:

第一,城市地名维持了一定的稳定性。行*区划名称及所处区域尚未进行改造的街道名称、村居名称变化不大,基本稳定,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渊源的城市地名得到了保护和保存。如:滕州的“滕”,西门里街、西关街、南门里街、南关街、北门里街、北关街、书院街、奎文街、通衢街,*山桥、春秋阁、教场、东北坛、西北坛,等等。

第二,新建改建城市主干道名称多数考虑了历史文化传承因素。在新建城市道路的命名上,滕州基本持比较谨慎的态度,紧密结合滕州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命名基本是科学、合理、成功的。如:善国路、北辛路、龙泉路、塔寺路等等,其名称主要部分就是来自滕州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

第三,随着时代发展,居民小区名称出现贪大求洋现象。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五花八门的居民小区名称,在上文已有举例,此处不再累述。

3.当前城市地名变化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名的保存、命名及其变更,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3.1.部分城市地名消失不可避免

由于城市不断扩建、改建,部分原有城市地名必将因所在区域改变而消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城市地名几经改变或一成不变,都是历史的一种选择。对此需要以冷静、科学的态度谨慎对待,过褒过贬均不适当。”大多数地名不是一成不变或一直保留的,目前存在的一些比较传统地名,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因历史发展需要而演变过来的,并没有保留原来最初的样子。即便是有个别长久保存下来的地名,也是有选择地保留那些最能体现历史文化的、最有纪念意义的典型地名,也不是保存所有地名。因而,在处理城市发展和保护传统城市地名上,要有鉴别、有选择地保存一些最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名,对于一些普通传统地名消失,不必过于叹息和担忧,而应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心态坦然面对。

3.2.部分城市道路名称更改需谨慎

更改城市街道会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身份证地址、营业执照地址、家庭门派号等都需要进行更改,这是一项工作量比大、持续时间长的繁重工作,必将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更改城市街道名称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慎之又慎,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更改,即便需要更改也要注重科学性,多方进行论证,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目前,滕州市个别城市街道名称出现了主观性更改的倾向和苗头。如:龙山路更名为学院路,存在着一些需要商榷的地方。龙山路建于80年代,先叫中心大街,不久改为龙山路。改为龙山路,是在充分考虑传承龙山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比中心大街更有历史传承的作用,得到了专家和广大市民的普遍认可。而且,称中心大街时间短,加之当时道路两侧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及商铺少,更名后涉及其他工作量较小,因而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更名,延续叫了20余年。年,因龙山东路北侧建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扩大学院影响力,于是将其名称改为学院路。笔者认为,这次更名多少具有主观性短期利益的嫌疑,命名的科学性、谨慎性和原则性体现不够。

“纵观城市发展史,街道名称的变动,除受历史、*治、文化等因素影响外,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是影响其变更的重要客观条件。如新建城区或大规模改造使城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原有街区功能或标志性建筑不复存在,新建筑、新道路、新住区大量涌现等,这样引起的变动有一定根由,易于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并有利于缩短新旧名称的过渡期,记载了城市的变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的任何变迁必然要引起街道名称的变化。因街道具有约定俗成的历史惯性,只要没有严重的*治缺陷和功能缺陷,一般还是要沿袭使用的。”这种观点与笔者的观点是一致的。“从地名的使用功能看,街名作为符号识别系统,具有社会共用性。其作用就是指代事物、导向定位。从地名的文化功能看,它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是历史的化石,沧桑的见证,往往寄寓了当地的人情世态,是重要的城市文化资源。在街名的命名、更名中,努力做到使用功能与文化功能达到统一完美,既要于地理定位有据,又要反映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应是地名文化建设的确切含义。地名文化建设应遵循地名演变的规律。”

3.3.新建小区命名不规范且贪大仿古求洋

新建小区命名在年前基本是比较规范的,贪大求洋倾斜并不明显。年以后,随着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小区命名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小区命名不规范。“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目前,多数小区的名称仅有专名部分,而缺少通名部分,如小区、花园、苑等,让民众无法直接辨别地名实体的属性和类别。如:丽都水岸、阳光丽景、西部放歌、海上明月、九州清宴,等等,让不熟悉滕州的人根本就不明白该名称是何意思。

第二,贪大仿古求洋现象愈演愈烈。这种现象是当前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地方。为弄清这种现象的成因,笔者拟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民众心理需要。居民都有希望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优美、大气、高贵、现代、文明的心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想法无可厚非。贪大适应了民众虚荣、唯我独尊、阶层观念强烈的心理;仿古则迎合了民众钦羡封建士大夫、贵族乃至皇帝奢侈生活的心理;求洋则体现了民众向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文明生活的心理。民众心理有需要,就需要满足,贪大仿古求洋名称则正好能满足这些心理需要。

(2)市场经济使然。欲望形成需要,需要形成利益,利益形成市场,在市场中求利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必然在市场经济规律牵引下,想尽千方百计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

(3)传统文化断层。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过度批判和否定,致使传统文化在相当长时期出现了明显断层,缺少了传统文化底蕴作支撑,新的稳定的文化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丢失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独特性,导致民众心理和潜意识处于混乱、彷徨状态。在当前各种意识形态混合交杂和重新组合背景下,大多数民众失去了自我,随着各类广告宣传和意识导向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向国外找归属,向古代找归属,向社会找归属。没有稳定的文化心理,各类缺乏文化底蕴的地名便有了滋生土壤。

我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经历的生活和社会同样是历史,在生活社会中出现的地名也同样记载着我们经历的历史,也传承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我们需要记住前人,后人同样需要记住我们。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地名任之由之。有些人认为,依据滕州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命名显得土气。但是,“一个城市“土”、“洋”与否,关键在于城市自身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及其特色,它从根本上改变或塑造着城市的形象。其初始名称作为物化了的文化符号、历史印记,反倒产生一种沧桑巨变的魅力,使人感到反差映衬的深刻。”因而,在对待以后新建小区的命名上,我们应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对小区命名的行*管理和规范。规范新建小区命名按照《地名管理条例管理细则》要求,健全专名和通名。第二,要引导开发企业在命名小区名称时,尽量多考虑所在区域原有称谓或滕州历史文化。开发企业利用闪亮小区名称以谋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但长期使用并继承传统文化的却是滕州市民。第三,要加强滕州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历史悠久的滕州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清除贪大仿古求洋地名的滋生土壤。

3.4.公交站点很少以传统地名命名

公交站点是市民出行接触较多的地名,也是市民记忆较深的城市符号。目前,滕州公交站点名称以传统城市地名命名的不多。无怪乎孙清鼎先生在《齐鲁晚报》8月23日A27-A28版发表《滕州有个馍馍庄》的评论文章,对滕州公交站点较少以传统地名命名问题发出感叹。在今后工作中,要牢牢抓住公交站点这个能够很好保护和传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地名的载体作用,尽量多地以原有传统城市地名命名公交站点名称。

城市地名是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载体。城市地名演进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发展是地名演变的原动力,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保存传统城市地名、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城市发展中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其科城市发展中的地名变迁研究以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