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抽动-秽语综合征家族中有明显性格特征即为性情急躁,有破坏财物及行凶现象。并与抽动-秽语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易怒及行凶问题划分为4级。
0级:无易怒及行凶问题。
I级表现易怒,大喊大叫,打翻东西等,但未涉及破坏财物或袭击他人的行为。
Ⅱ级:患者往往以破坏财物、杀死动物伤害他人等行为发泄其愤怒。
Ⅲ级:因易忽与行凶而至法律问题。此病可见以上不同程度的问题。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易怒及行凶的原因有二种:
一为外因:由于其不自主怪异动作遭到他人讥笑或嘲讽,患者本身对躯体动作失去控制。
二为内因:该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多巴胺可使患者在无外界刺激下也表现易怒与性情暴躁。动物实验显示,高多巴胺能促进剂不仅可诱发抽搐而且增强其好斗性与挑衅行为。中医认为,肝为将*之官,决断出焉。肝火旺盛则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怒火,从而出现骂人或行凶现象。
所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易怒及行凶是病情的表现形式,见到此现象,应积极治疗,而不是压力或暴力能够解决的。
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肝风病的病名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命名并建立诊疗体系的。抽动症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抽动,但其易发部位不尽相同。
抽动患者抽动症状终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
单纯抽动:单纯面部抽动占93.1%;
头颈部抽动91%;上肢抽动者68.6%;
下肢抽动者40.7%;
躯干部抽动者46.5%;
单纯发音抽动者98.5%;
而复杂运动抽动者68.5%。
受累最多的易发部位是头颈区。
通过半个多世纪年临床观察和潜心研究,我国中医儿科奠基人,我国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调肺学派与少阳学说创立者刘弼臣教授提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由于变态反应导致。在当前仍然缺乏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寻求新的思路,进行治疗。认为眨眼斜眼,扬眉张口努嘴,缩鼻做怪相这属面部抽动;点头摇头晃脑,挺颈、斜颈、扭脖耸肩,这属头颈部抽动;挺胸、担腰鼓肚、撑肛这属躯干、腹部抽动;搓手甩手、捏指、握拳、举臂、踮脚、绊腿、跷脚这属四肢抽动。根据“风胜则动”的原则,不管任何部位的抽动,中医统称为“风”。风的特性是流动急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或上或下,所以临床上当一组抽动症状缓解或消失时又出现另一组抽动,或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新的抽动症状,这和“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有关。喉中干咳、吼叫、痰鸣、犬吠或发出“吭吭啊啊、嘘嘘喔喔”声或秽语咒骂或随地唾沫,这些异常发声和行为,中医认为属于顽痰作祟。痰阻气道梗塞喉间而成怪证。所谓“怪病多痰作祟”。风和痰的关系在病理方面至为密切。往往风动则火升,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熏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既可因风而生痰亦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致抽搦瘈疭;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形成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的病理变化。刘弼臣教授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肺为贮痰之器”的理论,提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本源在肝,病发于肺,风痰鼓动横窜经隧,形成阳亢有余,阴静不足,动静变化,平衡失制的新观点。在治疗方面也提供了应予疏肝调肺,涤痰通络燮理阴阳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新思路,在临床上很有指导价值。两代小儿王刘弼臣刘昌艺教授根据大量病例的治疗,观察到大部分患儿都存在着上呼吸道的慢行病变,往往随着这些慢行病变轻重为转移,提出“从肺论治”的观点,收到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调肺学派抽动症自愈指数及分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