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是大脑中最重要的维持机体生命部分,包括呼吸、心跳、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自发性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危急重症,病死率极高,是神经外科最凶险、预后最差的疾病之一。据报道:自发性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自发性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达79%;出血量大于10ml者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相比常规手术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技术治疗脑出血具有如下优点:1.对脑组织损伤小,属于微创手术;2.手术时间短;3.手术可达深处部位(第三脑室或第四脑室内);4.可直视下冲洗血性脑脊液,可减少脑室出血并发的梗阻性脑积水;4.直视下清除血肿和止血,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
我科已将神经内镜技术成熟用于脑干出血的治疗,现分享一例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救治10毫升脑干出血的病例。
患者吴某,48岁男性,年2月以“突发意识障碍6+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降压药。患者入院时已是浅-中昏迷,GCS评分E1V1M4=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查体不配合,右侧肢体痛刺激可见回避动作,左侧肢体痛刺激无反应;四肢腱反射减退,右侧肢体病理征阳性,血压/mmHg。急诊科已行气管插管,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状态。完善头颅CT后,发现脑干出血,量约10+ml,部分破入第四脑室。
术前头颅CT
医院神经外科迅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陈礼刚主任的指导下,脑出血团队决定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患者经术前CT扫描后,根据血肿三维重建结果选取血肿中心距颅骨内板最近处作为下一步内镜微创手术的颅骨钻孔位置。计算该钻孔部位与术前颅表标志物的三维关系及距离,根据该结果来调整、并最终确定内镜微创手术颅骨钻孔的位置及微创手术入路。
术中图片(手术医师:熊雨医师、李昊主治医师,技术指导:陈礼刚教授)
术后立即复查CT血肿清除完全,如下图:
术后第一天,患者呼之睁眼,基本能完成遵嘱,双侧手脚能遵嘱活动(左侧略差)。
患者康复治疗半月(术后45天)后复查CT见脑干留下很小痕迹,患者双侧肢体均能活动,认知功能基本恢复
陈礼刚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神经创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功能学组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学术成就奖”获得者
年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学者(学术活跃度70%)
硕士 李昊主治医师
高血压脑出血专业组副主任
泸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
西南医科大学脑卒中治疗专业组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9年,尤其擅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完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余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陈红生主治医师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余年,对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有丰富经验,取得中华医学会5C重症资格认证。熟练掌握高血压脑出血常规术式:“锁孔”开颅颅内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软通道血肿清除,神经内镜下血肿手术。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主持并完成院内新技术1项。
硕士熊雨医师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2篇,参编专著2部。
硕士郑皓文医师
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脑出血临床及基础的科研工作,对神经导航引导多模态下胶质瘤的手术切除和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有较深研究,熟练掌握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的常规诊治,目前主持院级“新技术”1项,校级科研课题1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一篇,参编论著2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