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特点是脊髓(主要是灰质)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非神经细胞)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脊髓空洞症病因不明,通常认为和先天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学异常及血液动力学异常有关。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女性多于男性。典型的症状就是上肢麻木、感觉减退和无力,其特点是分离性感觉障碍,就是要检查感觉减退的上肢时发现温痛觉减退,但触觉正常。这是因为脊髓空洞主要影响的是温痛觉纤维,对触觉纤维的影响不大。脊髓空洞的症状后期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走路不稳,甚至感觉严重的减退;比如碰到发热的物体烫伤自己都不知道或者磕破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脊髓空洞一旦发现,要尽早到院选择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
01
感觉症状
根据空洞位于脊髓颈段及胸上段,偏于一侧或居于中央,出现单侧上肢与上胸节之节段性感觉障碍,常以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痛、温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存在。该症状也可为两侧性。
02
运动症状
颈、胸段空洞影响脊髓前角,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弛缓性部分瘫痪症状。表现为肌无力及肌张力下降,尤以两手的鱼际肌、骨间肌萎缩最为明显,严重者呈现爪形手畸形。三叉神经下行根受影响时,多发生同侧面部感觉呈中枢型痛、温觉障碍,面部分离性感觉缺失形成所谓“洋葱样分布”,伴咀嚼肌力弱。若前庭小脑传导束受累,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及眼球震颤。而一侧或两侧下肢发生上运动元性部分瘫痪,肌张力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及Babinski征阳性。晚期病例瘫痪多加重。
03
自主神经损害症状
空洞累及脊髓(颈8颈髓和胸1胸髓)侧角之交感神经脊髓中枢,出现Horner综合征。病变损害相应节段、肢体与躯干皮肤可有分泌异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异常的惟一体征。少汗症可局限于身体的一侧,称之为“半侧少汗症”,而更多见于一侧的上半身,或一侧上肢或半侧脸面。通常角膜反射亦可减弱或消失,因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可导致双侧角膜穿孔。另一种奇异的泌汗现象是遇冷后排汗增多,伴有温度降低,指端、指甲角化过度,萎缩,失去光泽。由于痛、温觉消失,易发生烫伤与碰、创伤。晚期病人出现大小便障碍和反复性泌尿系感染。
脊髓空洞症有多可怕?
脊髓空洞症早期出现上肢痛觉和温度觉减退,麻木,颈、肩、背或上肢的疼痛或下肢疼痛,严重对的甚至会导致机体瘫痪,引发呼吸障碍危机生命。如患有脊髓空洞症不要盲目投医,适应及时就医避免出现病情严重。下面一起来看看脊髓空洞症到底有多可怕?
脊髓空洞症就是脊髓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病因不十分清楚,其病变特点是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增生。常好发于颈部脊髓,当病变累及延髓时,则称为延髓空洞症。
1:先天发育异常。一般认为脊髓空洞症为先天发育异常,因该病常伴有其它先天性异常,如:脊髓裂、脑积水等,故认为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先天发育缺陷。
2:脑脊髓流体动力。有人认为由于先天性第四脑室出口闭塞,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脊液搏动压力不断冲击脊髓中央管,导致脊髓中央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空洞。
3:脊髓空洞可继发于脊髓外伤、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瘤、囊性病变、血管畸形、脊髓蛛网膜炎、脊髓炎伴中央软化等病症。
温馨提示:患有脊髓空洞症的人,其免疫力对比较低下,就连一点点的小感冒也抵抗不了,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身体上有脊髓空洞症的表现症状时,是应该尽快治疗的。另外,在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期间,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戳这里,在线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