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指南汇总中华医学会神外分会-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及参与制定的神经外科领域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共23篇。本篇汇总了这些指南及共识,供大家查阅。
编纂说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本届委员会,在王硕主委的领导下,做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组织国内神经外科在不同亚专业、不同地区的医生,共同撰写和梳理一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现在越来越强调规范化的医疗。目前这些已经发表的指南共识,有的是由中华医学会或者说中国医师协会牵头在全国范围统一制定的,但是也有一些是某些地区相关专业医生自发做的;还有一些就是单纯把国外已经发表的指南翻译过来稍微做了一些修改的。实际上,这些指南共识的编写标准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把现在已经发表的指南共识尽量搜集起来,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一批专家对这些已经发表的指南共识做了审定,或者是再版、再修订,然后再加以推荐。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医院神经外科
赵元立教授
目录(随机排列,以发表时间为准)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版)
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流程管理及防控指南
神经外科面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应急流程管理及防控策略(第一版)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
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脑血管病相关性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国专家共识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骶管囊肿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复发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
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修订版)
中国难治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版)
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版)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
肌张力障碍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颅咽管瘤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年:9篇1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通讯作者:游潮、刘鸣、于学忠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HICH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较高的特点。HICH的防治需要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年,由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intracerebralhemorrhage,SICH)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近5年来,随着大量多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表,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将共识升级为指南将有助于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制定决策。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SICH中最常见、诊治争议较多的HICH进行介绍,并参照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SICH指南的证据级别予以推荐。
2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通讯作者:魏俊吉、康德智
摘要: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版)》[1]。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时隔七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医院从事神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神经内科重症、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我国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需要,对版共识的结构与内容进行修订,历经2年时间编撰而成。
3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通讯作者:张建宁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其发病率为1/10~13.1/10万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CSDH的发病率不断升高,80岁以上老年人年发病率可达/10万人[1,2]。CSDH一般认为由外伤引起,但约50%患者否认外伤史[3,4]。除外伤外,与CSDH发病相关、吸收不良或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1)长期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2)反复或突然的胸腹压力增高(如难产、便秘);(3)开颅手术;(4)血液病。
4神经外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感染的流程管理及防控指南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通讯作者:赵洪洋、王硕、张建宁、毛颖
摘要: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的病例,并迅速扩散至湖北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COVID-19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在华中医院神经外科提出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应急流程管理及防控策略》的基础上,广泛听取专家,特别是在防疫一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参考最新国家和湖北省相关防控指导意见进行了针对性补充和改进,现就其内容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5神经外科面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应急流程管理及防控策略(第一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通讯作者:王旋,姜晓兵,赵洪洋
摘要: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肺炎在我国迅速蔓延。本文阐述了新型冠状病*肺炎的特点和预防控制原则,并结合本中心的经验总结了神经外科对于新型冠状病*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以期帮助医务人员做好防疫准备。
6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第二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神经调控联盟、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组
通讯作者:陈生弟、高国栋、陈海波、冯涛、张建国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早期PD的药物治疗显效明显,但经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后,逐渐出现疗效减退及运动并发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年,法国Benabid将DBS应用于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至今已逾30年。该疗法于年在我国首次使用,目前在国内已得到广泛开展。
7神经内镜下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国急诊急救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协作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通讯作者:胡志强
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颅内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血管壁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削弱了血管壁的弹性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疾病。当患者情绪激动,过度脑力或体力活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时,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HICH是高血压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欧美国家发病率占脑卒中的9%~28%,中国的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9%~48%。神经内镜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等技术相结合,使神经内镜手术充分发挥了定位准、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HICH的内镜手术过程中内镜可置入血肿腔内,全景化显露术野,避免血肿残留。高清图像有助于辨识活动性出血点,有利止血,减少二次出血的风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认同。随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和普及,有必要对神经内镜治疗HICH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流程达成共识,以便规范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的适应证、手术策略和技术特点等细节,推广内镜技术在HICH中的应用,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共识中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本共识适合于经过专门培训、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神经外科医生。
8脑血管病相关性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血管病专委会
通讯作者:张建民、康德智
摘要: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pressurehydrocephulas,NPH)是指以步态不稳、认知功能障碍和尿失禁为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具有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测定在正常范围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脑血管病相关性正常NPH是由各类脑血管疾病所继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NPH,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受原发疾病掩盖,临床医生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到目前为止,关于脑血管病相关性NPH的临床经验相对缺乏,诊疗也欠缺规范。本共识的提出,旨在为国内外神经外科同道诊治脑血管病相关性NPH时提供参考。
9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
通讯作者:江基尧
摘要:颅脑创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的临床诊断、伤情判断、手术指征、治疗方案、处理效果评估及预后判断等诸多环节均需要严密的临床观察,并辅以各种脑监测技术。目前,临床拥有多种TBI监测技术,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生理学参数监测、生化指标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基于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总结,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将TBI患者脑监测技术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不推荐三类,以期正确指导临床应用。
年:6篇1骶管囊肿诊治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通讯作者:林江凯、王振宇
摘要:骶管囊肿是骶管内囊性病变的总称,包括神经束膜囊肿、脊膜囊肿、脊膜憩室、蛛网膜囊肿等多种类型。骶管囊肿发病率较高,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尽管大部分骶管囊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存在足以影响其生活、工作的不适表现,称为症状性骶管囊肿。目前,对骶管囊肿的认识存在诸多争议,治疗亦不规范,因而亟需制定行业共识来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撰写了本共识,希望藉此提高对骶管囊肿的认识,规范该病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
2中国复发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通讯作者:王任直
摘要:关于垂体腺瘤手术后复发的诊断,目前有几种不同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有些学者认为,只要术后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再次增大,即可诊断为复发;亦有学者认为,彻底切除垂体腺瘤,达到临床治愈缓解水平后,肿瘤再次生长,才称为复发(recurrence)。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继续生长,属于残留肿瘤再生长(regrowth),不应诊断为复发。在《中国复发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中对复发性垂体腺瘤的定义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已消失的症状体征再次出现;内分泌指标达到缓解标准后再次升高;影像学检查再次出现肿瘤生长。正是由于对复发概念的理解不同,以及由于术后随访时间长短不一且缺少大宗病例报道,另外各种类型的垂体腺瘤的复发率有较大差别,所以目前文献报道的垂体腺瘤复发率差别较大,在5.4%~44%。
3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
通讯作者:漆松涛
摘要:甘露醇是治疗颅内压(ICP)增高最常使用的一线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对ICP增高的病理生理机制、甘露醇的药理作用机制的认识不同,临床上甘露醇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无指征的使用、不注意使用的剂量与间隔时间、忽略使用过程中的监测等,导致甘露醇在临床上不合理应用带来相关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和神经重症管理协作组联合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及重症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撰写了《甘露醇治疗颅内压增高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希望通过共识规范使用甘露醇,避免滥用、错用,提高甘露醇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4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
通讯作者:何江弘、张建国
摘要: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ofconsciousness,DoC)是指发病后连续昏迷超过28d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DoC可分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state,VS)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consciousstate,MCS)。其致病因素分为外伤和非外伤性两大类,外伤是导致DoC的首位病因,非外伤因素包括缺氧性脑病和卒中等。Do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完整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丘脑-皮质和皮质-皮质环路是意识存在的必要条件。由中央丘脑、额叶及枕叶皮质组成的神经环路在该网络中起到关键作用,严重的脑损伤影响该环路的调节功能,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而持续的意识障碍。DoC患者的存活时间一般为2~5年,非外伤患者的生存期短于外伤患者,VS患者的生存期短于MCS患者。外伤及MCS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非外伤及VS患者,但部分MCS患者会长期停滞于MCS。
5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修订版)
制定者: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通讯作者:刘建民,王陇德
摘要: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卒中筛查数据显示,40~74岁居民首次卒中标化发病率由年的/10万上升至年的/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疾病负担数据显示,年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为.75/10万、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为.34/10万。而且我国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年,我国城市居民卒中病死率为.48/10万,农村卒中病死率为.00/10万[4]。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总体的70%[5]。因此,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目前,我国各地区医疗条件和水平差异较大,AIS-LVO的血管内治疗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治疗效果同质性差,为进一步规范血管内治疗的操作流程,专家组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围绕影响临床预后的4个主要方面(快速诊治流程、适宜患者选择、成功血管再通、规范术后管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
6中国难治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通讯作者:王任直
摘要:垂体腺瘤(PA)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数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生长特性,通过手术和(或)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然而,少部分垂体腺瘤在影像学上呈侵袭性生长,较一般肿瘤生长快速,对手术、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等常规治疗有抵抗性,常在术后早期复发或再生长,此类肿瘤被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aggressivePA或refractoryPA)[1,2]。垂体腺瘤出现颅脑椎管内转移或全身其他系统转移,即为垂体腺癌(PC)[3]。难治性垂体腺瘤及垂体腺癌的诊断治疗均十分困难,肿瘤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存,患者预后差,亟待规范化的诊疗措施。年1月欧洲内分泌学会颁布了《难治性垂体腺瘤/垂体腺癌诊治指南》[4],旨在为难治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规范的临床指导。但其存在诊断标准不甚清晰等不足之处,该病治疗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故本协作组制定《中国难治性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本共识),以规范难治性垂体腺瘤的诊疗。
:8篇1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通讯作者:魏俊吉、康德智
摘要:老龄化社会时代,患有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抗栓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法。抗栓药物治疗过程中颅内出血患者比单纯颅内出血患者预后差,并且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目前,国内对抗栓药物治疗中的颅内出血处置方法相对不规范。主要原因在于:(1)抗栓药物使用上的矛盾性,继续使用出血风险增加,药物停用或者进行相关的拮抗治疗会导致血栓类事件发生率增高。(2)此类疾病涉及心内科学、血液病学、神经内科学、血管外科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专业,单一学科处理此类疾病不够全面。(3)传统观念认为抗栓药物治疗情况下是手术禁忌。为提高我国神经外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召集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编写委员会,编写了《抗栓药物治疗中颅内出血患者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版)》(以下简称本共识)。
2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中国专家共识(版)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通讯作者:江荣才、石广志
摘要:脑脊液外引流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特指将脑室或腰大池内的脑脊液向体外密闭系统持续引流,包括脑室外引流(EVD)和腰大池外引流(LD)。其主要目的是将血性或污染的脑脊液外引流到颅外,有时也用于监测和控制颅内压以及经引流管注射药物。美国平均1年约有4万余次EVD[1],而我国目前没有统计数据,但EVD和LD也广泛用于我国神经外科。
3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通讯作者:王硕
摘要: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术部位出血或再出血,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甚至引发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和脑疝等临床危象,危及患者的生命。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曾经于年组织编写了《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此共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的防治水平。然而,近年来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有了新发展,首先,患者的疾病谱或自身情况发生改变,许多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对这种患者进行手术,在围手术期止血方面要多加注意;其次,新技术的发展带来新问题,很多手术都面临着既要抗凝又要止血的难题,给神经外科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第三,新的止血材料不断涌现,从最早的明胶海绵、再生氧化纤维素到目前的流体明胶纤维蛋白黏合剂(又称生物蛋白胶),止血效果越来越好。在上述背景下,为及时应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邀请国内神经外科、血液科和麻醉科的知名专家,对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进行修订后,撰写了《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以期指导神经外科医生合理地选用技术和止血材料,有效、规范地防治手术中及围手术期出血,提高手术效果。
4肌张力障碍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
摘要:肌张力障碍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致残率高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传统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为: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学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肌张力障碍的定义已更新为:一种由肌肉不自主间歇或持续性收缩所导致的异常重复运动和(或)异常姿势的运动障碍疾病;异常重复运动及异常姿势呈现扭曲样、模式化特点,可合并震颤;随意动作可诱发或加重不自主动作及异常姿势,伴有"溢出"肌肉的激活。肌张力障碍作为不自主运动的形式,还可伴有以下特征:不自主运动、动作特异性、缓解技巧或策略(感觉诡计)(sensorytricksorgestesantagonistes)、镜像肌张力障碍、零点、溢出或泛化、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其治疗策略的制定主要依据病因学分类及临床特征。
5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
通讯作者:江基尧
摘要:颅脑创伤后的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又称Cushing’s溃疡,可累及食管末端、胃及十二指肠的近端,溃疡通常较深在且具穿透性。应激性溃疡曾经是颅脑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6%~49%,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本世纪以来,由于重型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水平的提高和抑酸剂的应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6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
通讯作者:杨新健
摘要: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dissecting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之间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发生病理性夹层,导致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的病变。IDA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以青年和中年为高发期,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DA好发于椎动脉,其次是基底动脉和颈内动脉。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与病变血管壁的病理损伤模式和管腔构型密切相关,可有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脑梗死和神经压迫症状等临床表现。IDA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年11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医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知名专家撰写并发布了《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初步提出了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诊断和分型标准,为该疾病提供了规范化的诊断标准。
7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制定者: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
通讯作者:漆松涛
摘要: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较为复杂,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导致颅咽管瘤术后早期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神经外科手术医生对术后内环境、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治疗知识与经验不足,而重症医生甚至神经重症医生对颅咽管瘤发病机制、解剖基础及术后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外科因素了解相对欠缺,因而对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联合神经外科、神经重症、重症医学及内分泌等专家共同制定《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提高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治疗的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8颅咽管瘤患者长期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
制定者:颅咽管瘤治疗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
通讯作者:漆松涛
摘要: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对颅咽管瘤起源和生长方式认识的加深,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已成为可能。已有大宗病例报道,颅咽管瘤患者术后5年及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因此,目前对于颅咽管瘤患者预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