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是指头颅和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遭受的损伤,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外伤如头面部外伤、骨折、胸腹部外伤等。随着交通、建筑、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颅脑损伤发生率和因颅脑损伤而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而自然灾害或战争所造成的突发性颅脑损伤常常表现为发病集中、程度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颅脑损伤的治疗包括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抢救生命,防治并发症;第二:康复治疗,提高功能。
一、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
颅脑损伤原因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平时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倒或坠落、体育运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战时见于爆炸形成的高压气浪冲击,工事或建筑物倒塌及火器、利器伤等。
二、颅脑损伤的分类:
1、根据颅脑损伤的性质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闭合性损伤颅脑:头皮可有破裂,颅骨可有骨折,但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颅脑损伤:头皮、颅骨、硬脑膜均有破裂,脑组织和外界相通。
2、根据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轻度损伤者伤后昏迷在半小时以内,仅有短暂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改变;中度损伤者有脑器质性损伤,昏迷在12小时以内,可有偏瘫、失语等症状;重度损伤者昏迷在12小时以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特重型损伤者可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三、颅脑损伤的发病机制:
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种。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脑疝、脑积水、癫痫等。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损伤可仅有头皮血肿,重的颅脑损伤的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深昏迷。生命体征改变,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智能减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月经失调等。
五、颅脑损伤后的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由于脑损伤的方式复杂多样,所以导致的功能障碍也是复杂多样,这就要求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的功能评价,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使颅脑损伤病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常见的功能障碍有:
1、意识障碍:昏迷的主要表现是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不能说话、不能遵从指令。颅脑损伤持续昏迷1年以上才能达到持续植物状态的标准,所以对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不要轻易放弃康复治疗。昏迷严重程度临床一般用GCS量表来评定,小于8分可确定昏迷。
2、认知障碍: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比较常见,表现为学习、记忆、计算等,有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认人认路、处理事情的能力减退等障碍。
3、行为障碍:脑损伤的行为异常表现为精神障碍、淡漠、性欲亢进、情绪异常等。
4、感觉障碍: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等障碍,其中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影响运动功能的恢复。
5、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也是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主要有偏瘫、肌力弱、肌肉痉挛、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等。
6、失语症:主要表现为患者与人不能正常交流,患者的听理解障碍、表达困难、阅读和书写障碍等。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影响病人的进食和营养,进而影响患者的体力和功能恢复。严重吞咽障碍要经鼻胃管喂养。
8、癫痫:癫痫一般在外伤后的3-6月开始出现,出现癫痫大发作时应放平患者、头向一侧偏,用小毛巾垫牙防止牙咬伤舌头和窒息。
9、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颅脑损伤患者经常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五、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
颅脑损伤病人要现场紧急治疗,送医院前让病人平卧,头转向一侧,防止呕吐时食物吸入气管而致窒息。不要摇动头部,以免加重脑损伤和出血的程度。头皮出血用纱布压住即可。颅脑损伤有时伴有其他部位的外伤,如骨折、肝脾破裂等内脏损伤,所以处理颅脑损伤时应该格外注意。轻度颅脑损伤者要绝对卧床,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因脑水肿而有头痛症状的可给脱水剂治疗。中重度或特重型损伤,医院抢救治疗。
六、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和护理:
颅脑损伤的康复要贯彻始终,从受伤急性期到恢复期,甚至是终身康复。越早进行康复,将来的预后越好。颅脑损伤的康复包括卧床期的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翻身、起坐、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还包括患者语言训练、认知训练、心理辅导等,还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护理、呼吸和皮肤管理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卧床阶段的良肢位摆放:
颅脑损伤早期常常要有一定的卧床时间,长期卧床会出现一定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变形、骨质疏松、坐起时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严重影响将来的功能恢复。床上卧位主要有仰卧位、健侧卧位(健侧肢体在下面)、患侧卧位等。
⑴健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健侧卧位是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病人的头侧放在枕头上,躯干与床面保持近垂直。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不使上肢处于内收位,肩关节前伸角度最好稍大于90度,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同时用软枕垫起处于上方的患侧下肢,保持在屈髋、屈膝位,足部最好也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软枕的边缘。病人自己难以摆放健侧卧位时,也可以由家属帮助完成。
⑵患侧卧位的正确姿势:
患侧卧位时病人的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会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肢体的痉挛。病人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头或被子稳固支撑后背,患侧肩向前方伸展开、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健侧上肢则自然放于体侧。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健侧髋、膝关节屈曲,可放在长软枕上,这会有助于患侧髋关节伸展。患侧卧位有助于患肢伸展,可抑制痉挛,健侧肢体可自由使用。
⑶仰卧位的正确姿势:
病人头枕于枕头上,脸处于正中位,躯干平展,在患侧肩胛骨下方放一个枕头,使肩部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同时在患侧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垫放一个长软枕,目的在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髋关节长期外旋或向外固定后易导致在以后的步行中形成外旋步态。患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小枕头,形成膝关节屈曲。
2、关节活动度训练:
对于卧床病人,应进行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这有利于保护关节功能,改善肌肉与软组织的状态,有助于诱发出主动运动,为日后的恢复打下基础。
根据活动形式可分为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是从被动活动方式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可每天做2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
肩部和肩胛骨的活动:
颅脑损伤后常常出现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活动受限等症状,正确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避免上述问题的前提。
揉肩运动:
病人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活动者靠近病人的腹部坐下,稳定住病人的躯干,一手放在病人的肩胛骨上,另一手放在胸大肌上,夹住肩胛部肌,用双手做顺时针的揉肩运动。偏瘫病人常出现肩胛骨上提、旋转、外展活动范围受限。
肩关节屈曲运动: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的腕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保持稳定,向前上方抬起上肢至屈曲90度至度位,早期肌肉软瘫状态时屈曲90度到度即可,做至后半程时,注意肩胛骨的协同活动,再从肩屈曲位返回。
肩关节外展运动:
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前臂,另一手注意保护肩关节,向外侧展开上肢,在软瘫时做至90度即可。拟进一步外展时,需同时外旋上臂再外展至度,肩痛时立即停止。必要时协助肩胛骨活动。
肘关节屈曲与伸展:
将病人上肢稍离开体侧,活动者一手握住病人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手腕,将肘关节从伸展位活动至屈曲位,然后再从屈曲位活动至伸展位,要伸直腕关节。早期活动注意牵拉肘关节,能有效缓解后期常出现的关节屈曲挛缩。
腕关节背伸:
颅脑损伤病人手腕、手指多呈屈曲位,特别是拇指总是处于屈曲、内收状态,常握于患手拳心内。病人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腕关节,另一只手将病人手指伸直,同时练习腕关节背伸。长期处于掌屈位,不利于肢体的液体回流,易出现水肿、疼痛。
手指关节的活动:
病人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屈曲90度状态下,活动者可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拇指指间关节及其根部,另一只手将其余四指伸直,练习拇指展开及其余四指的屈曲伸展,练习时也要背伸腕关节。
髋、膝关节屈曲:
病人取仰卧位,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腘窝下方,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前臂抵住脚掌,使踝关节位于中立位,上抬腿,使髋、膝屈曲,成屈髋屈膝各90度。
踝关节背屈:
病人取仰卧位,下肢平放于床,活动者一手扶住病人踝关节上方,一手扶住床面,利用自己的前臂抵住病人的脚掌,将足压向踝背屈方向,可以持续几分钟牵张状态。这样也就在练习踝背屈的同时,有效地牵张了跟腱(图11)。注意保护足弓。脑卒中后最易出现足下垂、内翻挛缩,故多练习踝背屈,预防踝关节变形挛缩。
3、翻身起坐训练:
长期卧床会出现多种併发症。及时翻身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现褥疮。翻身方式可分为被动、辅助和主动的翻身。发病初期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1次方法用于,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辅助和主动翻身练习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辅助量,使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能主动完成翻身,是达到主动坐起的基础部分。
从健侧的辅助翻身坐起: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辅助者立于健侧床边,一只手托住健侧肩至后背部,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膝关节侧上方,用双手扶住病人辅助转身坐起,病人同时用健侧上肢撑起上身,并且用健侧腿将患侧腿带至床下呈床边坐位
向健侧的独立翻身坐起:
令病人将健足插到患足下,令病人翻身至半侧卧位,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垂下小腿,再用健侧肘撑起上身,伸直上肢至床边坐位。
向患侧的辅助翻身坐起:
首先将病人移至床边,患侧靠近床沿,将患膝屈曲,小腿垂在床边外。令病人用健手支撑起上身至床边坐位,辅助者辅助躯干抬起。
向患侧的独立翻身坐起:
令病人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入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至床边外,使患膝呈屈曲状,然后抬头向患侧旋转并抬起身体,健手撑在患侧成床上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成床边坐位。
4、坐位平衡训练:
被动坐起:发病后早期初次坐起或长期卧床要坐起时,为避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应采用逐渐增加角度的被动坐起的方法。可先将床头摇起15度至30度,休息3-5分钟,逐渐加大角度,每次增加10度-15度,增加坐位时间5-10分钟,争取经过2-3天的练习,在床上坐直达到90度位。当病人可坐直90度并能保持30分钟后,即可开始练习独立坐位及转移动作等。
如果病人在坐起的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恢复平卧位,然后再酌情调小坐起的角度,逐渐增加病人身体耐受力。要注意检查练习前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
练习站起前最好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需要病人应有稳定的坐位;其次在病人身体向前倾时,病人的上半身及头部能够对抗重力而保持在伸展位;最后病人的髋关节最好有90度以上的屈曲活动范围。
坐位保持:
床上坐位:床上坐位时,病人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病人躯干呈伸直位),双手叉握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桌子上。
椅坐位:椅坐位时,病人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度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内翻。
椅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双侧臀部负重不均。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坐位平衡训练:
偏瘫病人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的练习。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姿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方法是采取椅坐位或床边作为,训练人员给予病人前后、左右及躯干旋转的推力,训练病人的平衡能力。
5、站起训练:
主动站起训练:
病人浅坐位,双脚平放地上同肩宽,双手叉握,双肘伸直向前够,头向前,病人在屈曲髋关节的同时身体向前倾,重心移至脚,双膝稍过脚尖,双脚及双腿一起用力,伸展髋、膝关节而站起,然后挺胸、收臀、站直。
辅助下站起:
病人取坐位,双手叉握,伸直肘关节,辅助者可站在病人的对面,活动者用自己与病人同样的左膝关节固定病人的左膝部,双手保持病人的双肩,辅助病人身体前倾并抵住病人膝关节,辅助病人抬起身体。通过练习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病人可独立完成。
良好的站立姿势:
病人头取中立位,双肩、双髋保持水平,躯干直立,髋、膝关节伸展,双足分开5-10厘米,双侧肢体要平均负重。
立位平衡的练习:
初期要进行静态站立练习,令病人双脚平行放置,双下肢均等负重,站稳后可以给病人各向施加适当外力,训练动态平衡能力,活动者站在病人患侧,注意加以保护。
6、步行训练:
步行练习包括迈步练习、使用手杖、助步器及腋拐的步行、使用矫形器的步行等。
颅脑损伤病人步行训练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能坐稳、能站起及站稳,同时患腿能迈步、重心转移到患腿、患腿支撑、健腿跟上,才能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否则不急于过早下地走路;辅助者给以合理的帮助。早期应在平衡杠内步行,逐渐过度到平地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步行练习多采用3点步行方式。平行杠高度调成与病人的骨盆高度相同。步行中由健侧上肢、健侧下肢和患侧下肢交替移动、支撑体重,其顺序为:平行杠内站立—健侧上肢扶杠—伸出健侧手向前握平行杠—将重心移向健侧—向前迈出患侧下肢(这个过程中由健侧上、下肢负重)—健侧上肢和患侧下肢支撑体重—向前迈出健侧下肢。
平行杠内患肢负重和迈步练习:
利用平行杠进行站立负重练习。病人可用健手扶住平行杠,站在平行杠内,辅助者可在病人的患侧予以辅助,主要是辅助稳住病人的膝关节。也可以在站立的对面放一较大穿衣镜,有利于病人自己观察姿势,及时纠正立姿。重点练习患侧负重,改善关节的控制能力。
平地步行练习:
病人取立位,活动者站在病人的背后,用一只手握住病人的患侧髋关节,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另一侧肩关节,协助躯干扭动。病人首先迈出患侧下肢,活动者协助病人骨盆旋转及重心移动,病人再迈出健侧下肢。
7、语言和交流能力训练:
对有失语的病人,在没有进行详细的失语症评价之前,应多跟病人交流,让病人得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完全不能口语表达的病人,可用交流板与病人交流,交流板上应画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动作、亲属等,让病人用是、不是,或点头、摇头的方式回答问题。
8、呼吸道和皮肤管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痰不易咳出,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外,拍背、痰液的体位引流有助于排痰,方法是病人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到气管、口腔的方向连续拍打几分钟,利于痰液咳出。有条件的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同时多饮水、多吃水果也能使痰液不过于粘稠。
皮肤护理是颅脑损伤长期卧床病人的重要内容,褥疮是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导致皮肤缺血、坏死、溃烂,多发生在体表骨性标志突出的位置,如骶尾部、髂部、脚后跟、外踝等处。褥疮一旦发生,处理非常麻烦,常常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训练和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不要在床上拖拽病人、皮肤易损部位用海绵或其他细软物给予保护等方法预防褥疮的关键,良好的皮肤护理是预防褥疮的关键。
9、进食训练:
正确的进食体位是坐位,身体坐正,下颌略低,食物尽量放在舌后部。一但病人有了一定的坐起能力,就应该坐起来进餐。卧位进餐有时容易呛咳、食物气管误吸。可在进餐用的小餐桌上放一块防滑板,将餐具放在上面,患侧上肢伸展平放在餐桌上,防止患侧上肢下垂,用健手进餐。鼓励病人尽可能独立进餐。不能坐起时,选择被动坐起进餐姿势。如病人存在吞咽障碍,应进行针对吞咽障碍的练习,冰刺激舌后部、咽后壁对多数吞咽障碍都有效。
10、大小便护理:
多数颅脑损伤病人有大小便障碍,当病人无自理能力时,可在床上铺一次性的床单、尿垫,方便处理。有尿失禁的男性可接集尿袋或尿壶等,外出时可用纸尿裤等,要注意保持床面干净,局部卫生。尿失禁女性用尿盆或纸尿裤等,小便后清洗会阴部。对大便失禁者要经常清洗臀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卫生。白天饮水可多一些,晚上适当控制。为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粗纤维蔬菜如芹菜、小白菜等,有利于排便。让病人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日1次为宜),必要时可备开塞露等药物,以助排便。
七、颅脑损伤的预后:
颅脑损伤的预后与当时的受伤情况、早期的救治和是否经过有效的康复治疗有关。较轻的颅脑损伤可以完全恢复,重新工作。中重度损伤后可能会遗留偏瘫、失语、视听障碍、癫痫以及认知、情感、行为、性格改变,最严重的颅脑损伤会导致持续植物状态。颅脑损伤多是年轻人,年轻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价值更大,经过正规有效的康复治疗,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江峰,科室副主任,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本科。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2年。医院、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于颅、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脑出血等疾病的准确诊疗,在脑血管病介入及显微神经外科疾病的规范性治疗上具有丰富经验。完成省、市级科研各一项,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
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年,开展神经外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一定建树。
现拥有病床51张,其中重症监护病床5张。现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医师1名,主管护师2名,康复技师5名。我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现配有德国蛇牌双极电凝、显微手术器械及颅脑电动开颅系统等。重症监护病房配有呼吸机、颅内压监测仪、多参数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空气消*机、各类型康复设备等。现常规开展颅脑损伤、脑出血、各种颅内肿瘤、颅脑先天畸形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科开展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及脊柱脊髓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每年救治大量的急危重病人,在省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科集临床、科研、教学及预防为一体,以优质的服务、高超的技术竭诚为您服务。
医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各项临床业务与基础研究。从年开始,科开始开展神经外科康复治疗,包括PT(运动疗法),OT(作业疗法),ST(语言训练)及各种物理治疗。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复设备和治疗手段,如德国进口设备MOTOmed、电动起立床、空气压力波、中低频治疗仪、下肢关节活动器等等,已对众多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增加了患者的自信心,缩短了病程,减轻了病人痛苦及家庭负担。受到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科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神经外科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我院拥有先进的核磁共振和64排层螺旋CT与高压氧舱,进一步提高了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愈后水平。
医院以高尚的医德、优良的医风、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竭诚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服务。
特色医疗:
颅脑损伤:外伤急救是我科的特色之一,我们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成功地挽救了许许多多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建立了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病房,并配有动态颅内压监护仪,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救治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与传统开颅手术方法相比,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死亡率低、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颅内肿瘤: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小脑肿瘤、脑脓肿、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廉旁、颅底、鞍结节、小脑幕、脑室内脑膜瘤。将手术可能引起的神经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颅骨成型技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骨缺损,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甚至引起颅骨缺损综合症、脑萎缩、外伤性癫痫等多种不良后果。我们科室采用“颅骨修复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首先患者CT扫描,薄扫2mm以下,CT数据读入计算机,完成颅骨的三维重建。其次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设计和加工,无论外形还是联接均完好的修复体。最后手术修复,简便、快捷。
小儿神经外科:颅内及椎管内肿瘤、先天性或后天性异常病变、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狭颅症、脊髓脊膜膨出及脊髓拴系综合症。
脊髓肿瘤: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切除脊髓内肿瘤和脊髓外肿瘤。并对颅颈交界处畸形,小脑扁挑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症,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或后天异常病变进行有效治疗。
康复治疗:对颅脑神经损伤后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偏瘫、关节僵硬、失语、吞咽障碍、疼痛等后遗症,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法及先进的康复设备的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促进丧失的肌力恢复。最大限度使患者接近正常水平,进而重返家庭及社会。
医院综合楼10楼,科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