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8日和21日,厄立特里亚官方报纸《厄立特里亚新闻》提格雷尼亚语和阿拉伯语两份报纸,分别用整版刊登了一位巨大“双头”婴儿手术成功的报道,题目是“他们挽救了这个婴儿”,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实施这一手术的是中国援厄立特里亚第12批医疗队神经外科卢国奇和凌兴飞两位医生。
患儿是一位两个月大的当地婴儿,出生时头枕部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物,两个月时肿物比头还大,患儿家长非常担忧,曾求诊于当时定期来厄特医疗的德国神经外科小组。德国医生只在肿物上做了3厘米长的伤口,说这个手术不能做,于是放弃治疗。中国第12批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抵达后,家长抱着最后的希望求救于中国医疗队。神经外科专家卢国奇和凌兴飞两位医生看到如此大的肿物感到惊奇,因为他们在国内也没有见过如此大的肿物。术前B超提示肿物内为液体,所以他们的初步印象为脑膜膨出,这种先天性疾病在国内已经非常少见,更何况是如此之大。虽然他们知道为这么小的婴儿切除如此大的肿物,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但不做手术意味着患儿将难于生存。为了患儿的生命,也为了中国医疗队的声誉,他们决定为患儿实施手术,挽救患儿的生命。
厄立特里亚严重的缺医少药,全国不到多名医生,没有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全国只有一台CT和MRI,这里不为小儿做这些检查。神经外科手术设备简陋,在这样的条件下手术风险非常大。他们把患儿情况汇报给医疗队队长、麻醉科主任医师潘华。潘队长对这个病人很重视,与他们多次去会诊患儿,研究治疗方案:术前诊断及处理,手术麻醉、术中意外情况、术后处理等问题,制定了完整的治疗方案。
11月9日早上,患儿被抱进手术室,在各项准备就绪后首先开始麻醉。由于患儿颈部粗短气管细小,麻醉插管非常困难。当地麻醉师、乌干达和古巴麻醉大夫多次插管都不成功,最后潘华队长用他从国内带来的可视性喉镜插管成功。但由于多次插管,考虑到喉头水肿最后决定取消手术。11月12日再次手术,潘队长一次麻醉插管成功。手术开始了,两位中国医生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由于术前不能做CT确诊,手术中他们发现患儿并不是术前认为的脑膜膨出,而是积水性脑膜脑膨出,这意味着要切除部分脑组织和四脑室。切除部分脑组织和脑室意味着手术风险大大增加,术中出血增多和术后神经功能受损、脑积水等并发症增多。这时他们才明白德国医生放弃手术的原因。此时他们如果放弃手术无可厚非,但想着为国争光和医疗队的荣誉,卢国奇凌兴飞决定一定要尽力完成好这个手术。潘华队长在手术台旁保障麻醉安全,还为他们鼓劲加油。卢国奇熟练小心的避开了重要神经功能区,助手凌兴飞也聚精会神,积极配合……。终于巨大的肿物被切除了,在场的古巴医生、乌干达医生和当地医护人员都拍手称赞。由于肿物巨大,术中输血毫升。
术后第二天,他们到病房查房,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体温不高,对刺激反应良好,四肢及头面部活动正常,能吸吮母乳,只是双眼向左有一些偏斜。头部原来的巨大肿物荡然无存,切口敷料无渗出。术后患儿恢复很快,10天后出院。
本着为患儿负责的态度,一月后,卢国奇凌兴飞和潘华队长一行到患儿家里随访。发现患儿体重增加,精神良好,原来的双眼偏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枕部切口愈合很好,只是枕部颅骨直径3厘米缺损仍在,其他一切恢复良好。患儿家人非常感激,请来当地媒体现场采访。面对记者,卢国奇、凌兴飞用英语很有成就感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当记者问是什么让你们完成这一德国医生都不敢做地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他们说我们是中国医疗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我们要竭尽全力全力挽救患儿的生命。
厄立特里亚新闻报道后,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枕部颅骨缺损需二期修补,但这里没有材料。最后决定由医疗队组建单位河医院无偿提供二期手术的修补材料,托人带来,医院由中国医生继续完成。于是又一场跨越两大洲的救援活动开始了,来自中国河南三门峡的爱,越过高山跨过海洋传递到非洲大地……。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女孩骨盆处多出四条腿!真是太可怕了!疑为寄生双胞胎!七个月大的宝宝有四手四脚,印度医生完成世界首例手术罕见!男宝刚满月,竟又“生”了一个“宝宝”!医生:百万分之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