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
TUhjnbcbe - 2021/3/12 12:59:00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其临床表现的特点是起病急骤,可出现弥散全脑病变的症状,如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等。在临床治疗中,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在目前所用的药物中,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最常使用的一线药物。

甘露醇是一种与淀粉结构相似的大分子,主要用作静脉渗透性利尿剂,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隙中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此外,甘露醇亦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减轻迟发性脑损伤,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但甘露醇的应用时机、治疗疗程以及用法用量上存在较多争议,而且临床上甘露醇不规范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大家应掌握甘露醇用药要点,避免误用甘露醇。

甘露醇应用时机

医院将甘露醇作为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早期的主要脱水药物。在通常情况下,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不论轻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应使用抗脑水肿药物。由于甘露醇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每8g甘露醇可带出水分ml,脱水降颅压作用可靠,故多数临床医生选择其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对已有颅内压升高,甚至出现脑疝者,甘露醇应列为首选。因病理因素导致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包括颅脑创伤、脑出血、脑梗死、颅内肿瘤、脑积水、颅内感染、缺血缺氧性脑病、静脉窦血栓等造成脑水肿时,在实施降颅压基础治疗后仍存在颅内高压者,也可考虑使用甘露醇进一步降颅压。没有颅内压增高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合并肾功能损害或潜在性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代谢性水肿、低血压状态者以及孕妇、老年人,均禁用或慎用甘露醇。

甘露醇应用技巧

01.急性脑出血

甘露醇药品说明书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颅内手术时除外)。这是因为脑出血时血肿的占位效应是颅内压增高机制的首要因素;血管源性脑水肿产生于脑出血后的12小时内,而细胞性脑水肿在出血后24小时达高峰,并持续2~3天。早期使用甘露醇可使血肿以外的脑组织脱水后,脑组织支撑力下降,可使早期血肿扩大;另一方面,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会加重活动性出血;还有脑组织血管结构破坏,甘露醇进入组织中,加重组织水肿。因而,在脑出血发病早期,尤其是24小时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以免诱发血肿扩大,加重病情。有学者建议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4~48小时后复查CT;若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则可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

02.急性脑梗死

甘露醇的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因为在脑梗死初期,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细胞*性水肿,在后期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在临床上也经常能看到脑梗死患者转化为脑出血,此时如继续应用甘露醇,由于血脑屏障完整性遭到破坏,甘露醇可以在受损的组织中积聚,脑组织中的渗透压超过血浆内渗透压,可加重脑水肿。

03.密切监测

■1颅内压监测:对指导甘露醇治疗有重要意义,如果甘露醇使用后颅内压<20mmHg,无需追加和重复使用甘露醇;如颅内压>20mmHg,需长期应用甘露醇;如治疗后颅内压仍持续在25mmHg以上超过30分钟,应进一步复查CT或启动更高级别的降颅压治疗方案。不管有无颅内压监测,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来评价,可通过头颅CT评估颅内占位效应、脑室大小、脑组织移位、中脑周围脑池受压等颅内压升高的标志来判断治疗效果。无创脑水肿监护、经颅多普勒等非侵袭性检查,可得到颅内压、脑血流、脑水肿等指标,也可用于指导甘露醇的使用。■2渗透压监测:甘露醇使用后可出现电解质、内环境、容量状态及血浆渗透压水平的改变。颅内压增高实施渗透性治疗时,应维持血浆渗透压目标值在~mOsm/L。血浆渗透压水平超过~mOsm/L时,将可能对肾脏及其他器官造成损害。渗透压间隙是使用甘露醇后的重要监测指标,渗透压间隙是所测得的血浆渗透压与根据血钠、钾、尿素、葡萄糖所计算得到的血浆渗透压之差,渗透压间隙<10mOsm/L提示需要重复给予甘露醇,当渗透压间隙>20mOsm/L,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甘露醇。■3尿崩症影响:由于严重脑损伤患者在临床进展为脑死亡时,常发生中枢性尿崩症与继发性大量利尿,以及严重的高钠血症(血清钠≥mmol/L),因此临床使用的甘露醇时,对于出现高尿量和高钠血症的患者,应注意排除尿崩症。尿崩症的诊断是很重要的,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可能会与使用甘露醇而利尿的患者相混淆。

甘露醇使用要点

■1甘露醇使用时间一般以7~10天为宜。如果甘露醇温度过低,可形成雪花样沉淀,需要加温溶解方可输注。■2为使甘露醇达到最好疗效,用药速度十分重要。一般主张ml液量在20分钟内滴入完毕。用药后20分钟,颅内压开始下降,2~3小时达高峰,其作用持续6小时左右,颅内压可降低46%~55%;但其降低颅内压作用时间一般较为短暂,因为血液中的糖会缓慢渗入大脑,并使水分滤过梯度达到平衡。为了防止水分滤出梯度效应逆转,水分重新进入脑内,有必要保持持续的高渗状态。因此在首次给药后如果仍需实施渗透治疗来降颅压,应在监测颅内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情况下,于4~6小时后重复给药。如果重复给药后仍达不到控制目标,则需采用其他降颅压方式。■3使用剂量可根据病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情况而定;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每日应给予一定量甘露醇;病灶大、脑水肿严重或伴颅高压者,予1~2g/(kg?次),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对出现脑疝者,剂量可更大些;尤其对于脑出血并发脑疝者,用甘露醇降颅压,可为后续的手术治疗赢得时间。■4甘露醇输注方案包括连续输注或脉冲式给药,后者较前者更好;0.25g/kg甘露醇脉冲式给药可达到和0.5~1.0/kg连续输注同等的降颅压效果,且低剂量甘露醇还能够避免渗透压失衡和严重的脱水,能有效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因此多建议脉冲式给药,初始剂量为0.25~1g/kg经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在10~2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后可每4~6小时给予低剂量0.25~0.5g/kg维持。在突发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一般使用约60g(1g/kg)的剂量。需强调的是,当患者血浆渗透压>mOsm/L时,应停止使用;因为此时无论给予任何剂量甘露醇,也不可能起到脱水作用。■5反跳现象。对通透性极度增高者,甘露醇可能会渗入脑组织而发生反跳现象;为防止反跳现象,可在2次甘露醇用药期间,静脉注射1次高渗葡萄糖或地塞米松,以维持其降颅压作用。有研究发现,高剂量组(mg/kg)用药1~1.5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跳现象,测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0.91±0.64)mmol/L;而低剂量组(mg/kg)无反跳现象,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较低为(0.65±0.53)mmol/L,且脑压下降百分率优于高剂量组。故有学者认为,颅内高压患者静注甘露醇降脑压时,剂量以mg/kg,输入速率不要超过50mg/(kg?min)为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降压效果,又可防止脑内压反跳。

甘露醇应用注意事项

■1避免甘露醇肾病,后者主要表现为用药期间出现血尿、少尿、无尿、蛋白尿、尿素氮升高等。部分患者发病后不是死于脑血管疾病,而是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中部分与甘露醇有关。故对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应慎用;非必要时用量切勿过大,使用时间勿过长;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有关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减量或停用;一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应首选血液透析,经透析多数患者可恢复。■2脑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者用甘露醇应慎重,以免因输入过快或血容量增加而诱发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伴血容量不足时,宜在补充血容量后酌情使用甘露醇。脑血管疾病伴低蛋白血症时,宜先用25%白蛋白或浓缩血浆调整血浆蛋白浓度后,再酌情使用甘露醇。■3甘露醇应用后,先发生短暂性高血容量,从而使血压升高。故对同时伴高血压者,在用甘露醇前,可先用呋塞米将血容量调整后,再用甘露醇,以避免不良反应产生。■4甘露醇过敏反应少见,偶有致哮喘、皮疹、甚至致死;当给药速度过快时,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心律失常、畏寒、视物模糊和急性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偶可发生惊厥;避免药物外渗致局部肿痛,甚至组织坏死。

来源:医师在线、神经病学医学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卫生考试还没过?押题、圈题助你通关!

套医学视频课程可以免费学!

畅销好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