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8岁,汉族。
主诉:神经胶质瘤术后18年,左侧鼻腔流液10天
现病史:患者于18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腔流液,呈无色清亮液体,坐位及低头时明显,严重时流液如柱,随于我院耳鼻喉科就诊,诊断为脑脊液鼻漏,并且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颞叶神经胶质瘤,后转至我科行显微镜下经鼻碟神经胶质瘤切除术+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病理回报WHOI级,并行放化疗,每年前往我院门诊复诊,未见肿瘤及脑脊液漏复发。于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左侧鼻腔流液,症状同18年前,医院就诊,流出液化验提示脑脊液性质(含有糖),今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脑脊液鼻漏”收入我科。
既往史:患者诊断为症状性癫痫1年,目前服用奥卡西平片一天两次,一次两片;3年前行“十二指肠球部结节切除术”。6年前曾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专科查体:患者神志清,鼻腔未见明显渗液,其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
术前头颅CT
CT+三维重建:中颅窝底,蝶窦左侧可见骨质缺损,红色箭头为漏口位置。
术前头颅MRI平扫+增强+俯卧位T2像
头颅MRI平扫+俯卧位T2像:胶质瘤术后改变,脑脊液鼻漏。红色箭头为脑脊液;*色为漏口;白色箭头为气颅。
诊疗及经过:
诊断:脑脊液鼻漏;脑膜脑膨出;左侧颞叶神经胶质瘤术后(WHOI级);症状性癫痫。
手术方式:全麻下行经颅内镜经鼻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手术录像:
术中情况:患者呈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选择30°广角内镜(德国KarlStorz公司)经患侧鼻腔插入,可见鼻腔结构为术后改变鼻中隔缺损,常规扩张下鼻道、中鼻道,辨认筛窦隐窝以及蝶窦开口,切除残余鼻中隔粘膜,发现左侧蝶窦开口粘连,松解粘连后清凉液体流出,见蝶窦前壁骨质缺损,高速磨钻扩大磨开蝶窦骨质,同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准确定位漏口,可见蝶窦左侧,蝶骨小翼骨质缺损及碰触的脑组织,经彻底清理漏口周围组织后,依次显露漏口周围骨质和硬脑膜缺损边缘,使清创后的漏口硬脑膜缘四周均显露于视野下。取大腿外侧脂肪、阔筋膜及肌肉。采用“三明治”修补方式,即将人工硬脑膜-脂肪-阔筋膜-人工硬膜嵌入缺损处,用肌肉支撑鞍底,以碘仿纱条固定,术后14d拔出碘仿纱条。
围手术期管理与随访:术后即留置腰大池引流,同时予以拉氧头孢钠2g(2次/d)静脉滴注预防感染,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和血常规;术后7天拔除腰大池引流,期间避免擤鼻、咳嗽和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应用缓泻剂。
讨论
脑脊液鼻漏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是由于颅底骨质、硬脑膜和蛛网膜破裂缺损使颅腔与鼻旁窦或鼻腔沟通,蛛网膜下隙脑脊液自破裂口经鼻腔流出所致,表现为鼻腔流出无色清亮液体,可伴头痛或间断性发热等症状。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脑脊液鼻漏[1-2],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包括外伤性和医原性,非创伤性则可由肿瘤、脑积水等引起或为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其中,约70%的创伤性脑脊液鼻漏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2];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尽早以手术修补漏口,防止颅内感染、颅内积气等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修补方式有开颅手术和经鼻内镜手术。自年Wigand[3]首次报告经鼻内镜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以来,内镜以其视野清晰、手术路径短可直达颅底、避免牵拉脑组织,以及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其他方式无可替代的优势,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成为治疗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术中修补材料的选择,有学者认为,无论何种材料,修补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剥离缺损部位黏膜,使修补材料能与缺损部位较好地贴附[4]。一般而言,不同修补材料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5]。1.鼻中隔黏膜瓣: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有较强的愈合能力,同时可为伤口愈合提供血运,从而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和脑脊液鼻漏发生率。2.自体脂肪组织:为修补鞍区漏口的首选材料,因其水密性佳,且在人体分布广泛,易于获取,修补后尚能够较好地分隔颅腔与鼻旁窦,可有效预防颅内感染[6]。3.筋膜: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常用材料,韧性良好、纤维增生能力较强并可与硬脑膜紧密贴合,修补成功率较高;我们的经验是,对于位于鞍底的漏口,首选“三明治”修补方式,即将人工硬脑膜-脂肪-阔筋膜-人工硬脑膜修补,因鼻中隔粘膜缺损,用肌肉支撑,重建鞍底。
研究显示,蝶骨侧方漏口、体重指数BMI升高、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和多发性颅底缺损均为修补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7]。另外颅内高压、脑积水也是影响脑脊液鼻漏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围手术期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