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科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脑出血
TUhjnbcbe - 2020/12/14 14:27:00

脑出血是脑外科的急危重症。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因其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的优势应用越来越多。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但是临床上因为CT定位误差、术者操作偏差、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引起穿刺方向、距离等出现偏移,导致穿刺失败。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3D打印技术是当今最热门的生物医学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影像技术(CT﹑MRI等)资料的辅助,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虚拟出待构建体的三维结构,然后用相应的材料逐层创建出实体,具有高精度、构建速度快的优点。

我科在刘超科主任带领下锐意进取,率先在亳州地区成功开展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精准穿刺治疗脑出血技术,该技术的开展,不仅提高了我院脑外科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更有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促进此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

下面分享一则优秀病例:

患者鲁某某,男,79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小时入院”。

入院查体:神志模糊,不能对答,检查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右侧巴氏征(-)。

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70ml。

入院后排除手术禁忌,行3D打印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术后复查颅脑引流管位于血肿腔中心,穿刺位置满意。辅以尿激酶血肿腔注入术后2天复查血肿已基本清除。

穿刺通道的3D重建模型

术前CT图像

术后第二天CT影像(引流管在位畅,血肿较术前减少)

3D打印脑出血手术导板具体操作如下:

1.影像资料的获取:

患者行颅脑CT检查,采集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数据。一般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层厚lmm,重建层厚0.5mm,层间距0.1mm。将原始CT图像以DICOM格式保存以后,再刻录导出至U盘中。

2.3D打印术前准备:

高配置台式机电脑、3D打印机、3D打印耗材、3D打印设计软件等。

3.颅脑CT数据的自动导入:

利用Materialise的Mimics16.0软件的自动导入DICOM格式的二维图像资料的模块,对资料的完整性检测完毕之后,将DICOM格式的颅脑CT扫描数据导入计算机系统中的Mimics16.0软件中,进行无损压缩及序列检测,并设定好颅脑的前、后、左、右、上、下的各个方向,确定颅脑图像的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进而完成颅脑数据的自动导入。

4.设计颅内血肿的穿刺通道:

颅内血肿的穿刺通道的设计,首先根据之前三维重建的头部模型确定好穿刺点,然后根据之前三维重建的颅内血肿模型,精确计算穿刺通道的长度和方向,穿刺通道注意避开外侧裂及周围重要的血管、神经。颞部穿刺点应避开颞部重要血管及功能区,穿刺通道应避开外侧裂、大脑中动脉等重要结构。

5.3D打印引导下微创穿刺术

小结:

准确而安全的穿刺是保证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目前术中CT定位、计算机辅助引导等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手术定位系统,但它们各有利弊。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脑外科手术,优势极其明显。

专家介绍

刘超,脑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16年。

曾先后到徐州二院、郑大一附院、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学习。

熟练掌握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寰枢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垂体瘤等疾病诊断及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救治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掌握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经皮气管切开术、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3D打印技术治疗脑出血、全脑血管造影、动静脉溶栓、颅内外狭窄支架植入及急性血管内再通等技术。先后有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医学期刊。

刘伟,脑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疗系。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在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枕大孔区畸形、脑积水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上经验丰富。

医院进修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医院短期培训学习。发表神经外科专业论文6篇。

现任商丘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

--------------------------------------------------------

科室—

科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科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