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它ldquo打倒rdquo了拳王
TUhjnbcbe - 2020/11/2 19:18:00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150820/4682841.html

年1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


  “救命恩人啊,你救了我们一家……”一见到浙江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牛焕江,宋永香就扑上来,拉住他的手泣不成声。


  丈夫张晓安款步上前轻抚妻子的肩膀安慰道:“别哭了!”


  “款步”对张晓安来说委实不易,他患帕金森病多年,肢体僵硬,行动只能靠轮椅。牛焕江和主任医师朱先理为他做了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张晓安才得以恢复行动能力。


  “手术前行动很困难,一次摔倒,摔断了5根肋骨,我们都绝望了!”宋永香哭着说。


  在浙江大学医院,像张晓安一样通过手术重新站起来的患者,已有上百人。


  “我们DBS手术的成功率达到%。”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义荣说。


  这样%的成功率,是如何取得的呢?

抗击帕金森病的一支劲旅


  年,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撰文披露一种以手脚抖动、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为症状的疾病。这是人类第一次公开描述这一疾病。此后,这一疾病便以帕金森名字命名——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一旦发生便随着时间推移而渐进加重且无法逆转,只能缓解症状,却无法根治。”王义荣说。


  帕金森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研究表明,用脑多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且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后的“第三杀手”!


  “中国是帕金森病高发国,全球多万名患者,中国占了万名,并以每年10万名的数量在增长。”王义荣说,“帕金森病开始向低龄化发展,‘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约占患病总人数的10%,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8岁。”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帕金森病专家吕文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她接诊的患者中许多人对初始表现的手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等症状误认为是年纪大所致,因此耽误了早期治疗。有调查表明,我国近3/4的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人类一直在与帕金森病抗争。 


  20世纪50年代,瑞典和日本科学家研发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左旋多巴,这一药物能迅速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人们很快发现,该药有个“蜜月期”,耐药性强,只能不断加重药量,药效却越来越弱。


  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把电刺激用到帕金森病上,发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使患者恢复部分活动能力。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DBS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吕文对记者说,“其优点是创伤小,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可全面改善疾病的症状。”


  但由于进口的起搏器加上手术费用需要30多万元且要自费,大大影响了这一手术的推广。


  “近年我国的帕金森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清华大学成功研发出变频脑起搏器,获得欧盟CE认证并进入国际市场,清华下属的公司由此成为全球第二家在原产国取得注册证并上市销售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在神经调控领域迈出了伟大的一步。国产脑起搏器不但价格低于国外,而且还可变频。这一科技成果推动了我国DBS手术的进展。现在我们采用的大多是国产起搏器。”王义荣说。


  年,浙江大学医院施行了浙江省首例DBS手术,由朱先理和牛焕江完成,手术非常成功。


  为了开展这一手术,朱先理和牛焕江曾先后赴德国学习DBS技术。


  年,该院成立帕金森病及脑功能性疾病综合门诊,开始组建团队,与帕金森病抗衡。


  10多年来,该院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与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支由40多位各科专家组成的团队,与帕金森病这一人类至今尚未攻克的顽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尤其是已形成了一套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医疗模式。


  这个专家团队已成为我国医疗战线抗击帕金森病的一支劲旅。王义荣是擎旗者,他长期从事神经外科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素养。他率领的这支团队能征善战:朱先理是我国最早实施DBS手术的帕金森病专家之一;牛焕江则是抗击帕金森病的新锐,这位护士口中的“牛哥”“牛叔”,年硕士毕业后便一头扎进帕金森病中,很快成为技术能手;神经内科专家吕文钟情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与研究,她曾先后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医学中心、美国罗马琳达医学中心、美国康奈尔大学医院进修学习,是帕金森病医疗团队的主力。

一切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


  近日,记者在浙江大学医院手术室观摩了一台DBS手术,主刀医师是朱先理和牛焕江。


  当测试电流接通的瞬间,70岁的帕金森病患者卢某某僵直的腿马上能弯曲了。


  手术成功!


  现场负责评估的吕文告诉记者:“从年至今,我们的DBS手术成功率为%!手术的成功证明我们的多学科合作模式是成功的!”


  年7月,吕文接诊了一位患者,出现在她面前的这位吕姓患者身僵直、手颤抖、腿蹒跚,几米路哆嗦着走了10多分钟——一个典型的帕金森患者。


  时年48岁的吕某是个外科医生,15年的帕金森病史迫使他放下手术刀,丧失了行动能力,令他痛苦万分。


  “帕金森发病分五期,一二期易被忽略导致就诊率很低,三期有平衡障碍,四期生活不能自理,五期需坐轮椅或卧床。”吕文说,“在发病的10年到15年内,大多数病人会出现明显残障。”


  吕文安排这位患者住院后,先做初诊评估,再会同精神卫生科进行手术前的多项评估,然后请神经外科、康复科等相关专业的医生进行分析,就手术指征、可能的疗效、手术风险、术中可能的情况、术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讨论,外科负责手术期间的总体管理,康复科就术后康复锻炼进行指导,麻醉科评估手术麻醉的风险等。


  年7月29日,朱先理、牛焕江为吕某施行了DBS手术。


  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两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这些部件虽植入体内,但不会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当牛焕江用遥控程控仪启动脑起搏器电源的刹那,吕某似有神助,立即感到手不抖,脚不硬了,随之迈开步子,步履正常了,他的妻子激动得惊叫起来。


  这是吕某生命的一次涅槃!


  


  因为帕金森病病情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延长起搏器效果会递减,国产起搏器的优点是可调整脑起搏器参数以适应病情的发展。牛焕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将吕某DBS程序升级为变频模式,效果进一步显现。现在患者能在1个小时内走2.6公里。记者从吕某手术前后的录像中看到,一个步履踉跄,一个步态平稳,前后状况恍若霄壤。


  “病人能恢复行动,生活自理,甚至能工作,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牛焕江对记者说。


  吕文也体会过牛焕江的感受。张晓安患帕金森多年,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只好放弃工作专职服侍他,但一个人要服侍一个患者都很困难,这一点宋永香感受极深,要把身材高大的丈夫挪动到厕所对她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此,术后行动恢复自如后,激动万分医院,专门挂了吕文的专家门诊,他激动地对吕文说:“我不是来看病的,我就是想让你看看我现在的状况!”


  “看他神采奕奕的样子,我们的辛劳都是值得的。”吕文对记者说。


  DBS手术要达到%成功绝非易事,该院的一条经验是:严格把关。并非所有帕金森患者都适宜做DBS手术,只有原发性帕金森病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中期患者方可手术。


  一次,一位企业家患者来求医,明确提出要做DBS手术:“不管花多少钱都行,只要能让我恢复正常!”


  但吕文接诊后发现,患者并非原发性帕金森病,而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不适合手术。患者要求迫切,表示效果差点也要做。但吕文还是拒绝了。


  被他们拒绝手术的患者有数十例,不适合做的坚决不做,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这是这个团队奉行的原则。

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


  


  医学界人士指出,门诊的误诊率比住院高,因住院后是医生会诊。显然,会诊比门诊能更有效地避免误诊。


  现代医学学科分类太细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浙江大学医院%的成功率很重要的原因是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模式。


  王义荣说,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中的主要模式是专科化诊疗模式,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是涉及多学科的疑难杂症极易成为“三不管”地带,单一专科对这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显得无所适从,但是又没有很好的途径让其他相关专科的医师参与,造成各学科各自为*,一旦有交集总是坚持本学科的理论和诊疗方法,给学科发展带来巨大障碍。


  而该院的模式避免了以上弊端,按“病”不按“科”,既传承专科精细化的特点,又联合多学科对疾病进行“多对一”诊疗,使不同学科的诊疗方法融合,提高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帕金森病因其病因复杂,单确诊就需要排除很多疾病,比如精神疾病、老年痴呆、脑积水、帕金森病叠加综合征等,而这牵涉到多个学科,单一的神经外科无法排除其他病因,只有多学科共同合作才能更客观有效地诊治病人。


  多学科诊医院直接让患者到神经外科就诊、由神经外科直接确定是否手术的做法,这样就能避免一些不该手术的患者被做了手术而影响治疗效果。


  目前该院已形成了一个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等科室共同组成的医疗团队,团队由40多位专家组成,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脑科中心,每年由一个学科负责人担任轮值主席,每届轮值主席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学术演讲,每年举办国家级和省级学习班,研究探讨的内容涉及神经内外科及精神科康复科相关的国际前沿性的理论,如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


  年11月中旬,该中心接诊的一位外院因手术效果不佳前来求医的帕金森病患者。该患者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这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中心多学科专家在讨论时发生了激烈争论,为此,他们视频特邀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专家会诊,最后大家的意见渐趋一致,经治疗患者病情减轻。


  这种不定期举行的多学科讨论会将疑难的临床罕见的或大家感兴趣的病例拿出来讨论,集思广益,医院所需要的精神:团队合作,学科融合,构建医学共同体。


  一个50多岁的患者经DBS手术后效果明显,但次日即出现嗜睡、不与人交流症状,经多科专家研讨,最后诊断是缄默症。对症施治两周后,患者恢复正常。


  脑科中心自年成立以来,已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级课题近百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


  目前,该院和全国10医院一起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关于帕金森病的研究。


  尽管人类对帕金森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却迄今未明,也没能找到彻底治愈的良方。尽管如此,人类在与帕金森病抗争中已积累了一整套经验,已能让帕金森病患者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医院开设了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帕金森病的诊疗与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


  王义荣说,到年,全球预估约有0万名帕金森病患者,而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达到万。人类攻克帕金森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医务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光明日报通讯员陈柔丨特派记者叶辉丨记者严红枫)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它ldquo打倒rdquo了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