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东肇庆14个月大的小蒙(化名)不幸被6斤重大容量塑料周转筐砸中脑袋,医院检查时意外发现颅内巨大肿瘤。近日,小蒙在南方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小蒙妈妈才长舒了一口气。“他很勇敢,很坚强,我们都害怕他挺不过了,现在最危险的都度过了。”
事发:妈妈带娃看店孩子不慎被塑料筐砸中
3月15日下午,小蒙妈妈在自家杂货店搞卫生时,14个月大的小蒙坐在BB椅上玩耍。意外发生了,三个大容量塑料周转筐约6斤重从货架上掉了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小蒙的脑门上。小蒙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妈妈连忙把嚎啕大医院接受检查。“等下别走,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这次外伤没有给小蒙造成明显伤害,只是头皮肿而已,但是发现后脑有个巨大肿瘤。”颅脑磁共振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赶紧喊住小蒙父母。
“当时我脚都软了,我很害怕,心里难受得不得了,自己好像没有了半条命。回去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小蒙妈妈讲述起当天的情景时泪流满面。医院颅脑磁共振检查竟然发现小蒙脑内长了一个近6厘米的巨大髓母细胞瘤,由于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医生建医院手术。
为寻求进一步治疗,3月18日小蒙父母来到广州南方医医院。
多科室会诊为生命接力,孩子如何熬过难关?
“在比较短的时间,我们就给小蒙做了术前的准备,进行了多学科联合会诊。”神经外科主任陈陆馗说,“小蒙患的是恶性程度最高的髓母细胞瘤,体积很大,严重压迫脑干和小脑,已经导致明显的梗阻性脑积水。如果没有尽早发现并送医治疗,随着脑积水的进行性加重,颅内压越来越高,小孩随时都有可能突发呼吸停止、昏迷,严重时导致死亡。因此必须尽早实施开颅切除肿瘤,解除脑积水,降低颅内压力,才能挽救小蒙的生命。
“由于小孩神经系统及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发育还未完善,进行麻醉和开颅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术后重症管理要求极高,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和心理都是不小的考验。”陈主任解释道,“后颅窝容积比较小,髓母细胞瘤直接堵塞第四脑室,同时压迫脑干,肿瘤在桥脑和延髓的背侧,对桥脑和延髓的压迫很厉害。”为了万无一失、最大限度的确保患儿的手术安全,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ICU)等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做好围手术期准备,最大程度保障手术安全和疗效。
充分准备+实时监测,精准麻醉为手术保驾护航
麻醉科/手术室宁雪主任表示:“孩子年龄越小,麻醉风险越高,对于麻醉管理非常困难。因为小孩不是一个小版的成年人,他各方面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耐受各种异常状况的能力比较低。比如对液体的要求非常精准,尤其是术中造成出血的状况,需要医生马上进行评估,及时进行补充。另外体温管理也很重要,如果长时间造成低体温,会对生理造成一系列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他术后的恢复情况。”考虑到小孩才14个月,且是第四脑室的巨大肿瘤,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创伤大,术中可能出血较多,宁雪主任对此提前做好了非常充足的准备。
3月29日,神经外科陈陆馗主任团队为小蒙实施“枕下后正中入路第四脑室巨大肿瘤切除术”,手术进行了近9小时后顺利完成,术后小蒙被送往ICU进行监护。
专人守护,患儿从ICU走出*门关
“患儿术后重症监护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重症医学科李宙主任坦言,“患儿年纪小,手术时间长,器官功能耐受能力差,进入ICU后检测患儿存在内环境紊乱、少尿等情况。在治疗期间,患儿也曾一度出现血压、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的紧急情况。”
重症医学科为小蒙制定了精细化的治疗方案,严密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气道管理、感染控制、液体管理、器官功能支持、内环境管理、术后镇静镇痛、营养支持、治疗用药等每一项都是难度较大的工作,而每一项生命指标的变化均有可能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除了精心制定监测、治疗措施外,还安排24小时专人陪伴。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以及陪护下,2天内,患儿逐渐好转,逐渐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器官功能逐渐恢复,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顺利转出ICU。
“从ICU出来后,小蒙转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已经可以完全独立进食、喝奶,肢体活动也恢复正常,和父母有一定的交流。4月16日,小蒙已顺利出院。接下来要进行全身化疗,预防肿瘤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的扩散”。陈陆馗说。
婴幼儿高发肿瘤有什么症状?这几点父母必须警惕!
此前,陈陆馗在为小蒙做体格检查时,就发现小孩生长发育虽然正常,但完全不能独立行走。在追问小蒙父母后,才得知小蒙在11个月至12个月大的时侯,能独立行走十来米,但近两个月来逐渐不能行走,甚至连基本的站立都做不到。那时恰逢年关,小蒙父母忙于店里的生意,没有重视小蒙身体的变化。
陈陆馗提醒:“髓母细胞瘤是儿童神经系统肿瘤中最高发的肿瘤,5-9岁的小孩是高发人群。婴幼儿因为不会表达,较难发现其神经系统症状,所以家长更应在日常活动中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