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试运行初步成功 首批原油注入油罐
中俄原油管道线路图 资料图片新华哈尔滨11月2日电(范迎春)来自俄罗斯的首批原油2日8时左右经管道输入中国境内,当日10时开始被注入中国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首站的储油罐内。这批原油于北京时间1日19时开始在俄罗斯加林达站注入管道,经过14个小时的运输顺利到达中国,这标志着中俄原油管道试运行初步取得成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管道投产领导小组组长马志祥说,俄罗斯原油随后将被注入漠大线(黑龙江省漠河县-黑龙江省大庆市)管道,预计18天后到达中俄原油管道的末站大庆油田林源站。马志祥表示,试运行中的中俄原油管道11月预计输油25万吨,12月增加到30万吨,2011年1月1日将转入正式投产运营。该管道设计年输油1500万吨,最大年输送量可达3000万吨。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本次原油管道试运行分注氮、投油、不同输量下的试运等三个阶段进行,试运行结果表明各项工程均达到设计要求。 中俄原油管道经过14年谈判、一年半建设,它的成功运行意味着两国能源合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石油贸易有了更优良的运输方式。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魁表示。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9月27日共同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管道竣工仪式。相关专家分析说,在油气资源领域加深和拓展合作,符合中俄两国的各自利益。对俄罗斯来说,扩大与中国的油气资源合作,将帮助其改变对欧洲消费市场的过度依赖,提高在全球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中国,中俄原油管道投产后将给中国增加一个进口油源,这将有力支撑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战略,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达3.88亿吨,其中自产1.89亿吨,进口1.9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中国由俄罗斯进口石油主要靠铁路运输。输油管道开通后,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俄边境加林达计量站,穿越黑龙江后到达漠河,然后从漠河首站经塔河、加格达奇等地,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林源末站。管道在俄方境内陆上长约63.4公里,横跨两国边境的黑龙江穿越段长1.15公里,管道在中国境内陆上全长约934公里。 中俄原油管道建在高寒地带,地形地势复杂,穿越大面积原始森林和永冻层,施工难度非常大,而且有大量的安全环保等问题需要解决。今天能顺利通油,是两国建设人员协作配合、共同攻坚克难的成果。 马志祥在原油管道漠河站进油投产仪式上说。依据中俄两国间协定,中俄原油管道自2011年起将担负每年1500万吨的供油任务,共持续20年。俄罗斯总理普京8月29日在阿穆尔州斯科沃罗季诺市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段开通仪式上表示,俄罗斯今后每年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提供3000万吨原油,并逐步增加到5000万吨。在大庆油田的中俄原油管道林源末站,为俄油中转建造的18座10万立方米的储油罐目前已经进入待命状态。俄油在这里中转后将被重新输入管线运往中国抚顺、秦皇岛、大连等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