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精彩继续
●上期我们学习了神经重症康复的概述及其部分管理策略;
●本期我们将继续学习肌骨、人工气道等管理策略,及部分临床常见问题
6、肌骨管理
肌肉骨关节康复管理主要包括肌痉挛、肌腱挛缩、骨关节僵直畸形及骨化性肌炎的评估和防治。
6.1肌痉挛
6.1.1肌痉挛评定:主要包括对肢体痉挛程度(MAS量表)评估,另外,还包括痉挛累及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ROM)评估、痉挛肢体疼痛程度(VAS)评估、痉挛肢体功能状态评估(FMA)。
6.1.2预防和康复技术
6.1.2.1对尚未发生肌痉挛的患者,要注重瘫痪肢体良姿位摆放。体位姿势不良、小便潴留、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及不适均会诱发或加重痉挛,积极防治并发症有助减轻肌痉挛。
6.1.2.2药物治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NICE)推荐巴氯芬(Baclofen)为一线用药。替扎尼定(Tizanidine)和丹曲林(dantrolene)为二线用药。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有显著嗜睡等副作用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和用法用量。
6.1.2.3肉**素局部注射:肉**素(Botulinumtoxin)注射是治疗局灶性痉挛的首选方法。
6.1.2.4物理因子治疗:可选的抗痉挛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经皮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等。站立训练有利于减轻肌痉挛程度。
6.1.2.5辅具治疗:佩戴支具可有效缓解或预防肌痉挛。
6.1.2.6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和肌腱挛缩,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肌腱延长术、肌腱转移术和肌腱切断术。
6.2关节僵直
6.2.1关节僵直评定:除受累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测量,疼痛程度VAS评估。还应完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等。
6.2.2预防和康复技术:对于患者不能保持正常主动活动的关节,避免将其长时间保持同一位置,应按一定时间间隔加强肢体被动活动。加强对瘫痪肢体的监护,发现关节活动受限时应积极处理,避免僵直加重。受累关节主、被动活动,以不明显加重患者疼痛为度,避免过度暴力牵伸关节导致软组织损伤。物理因子如蜡疗、磁热疗法、超声波及低频电疗等可改善软组织延展性。
6.3骨化性肌炎
6.3.1骨化性肌炎评定:包括对骨化性肌炎状况的评估,局部疼痛评估和骨化性肌炎对肢体活动影响的评估。骨化性肌炎评估应包括X线检查评估了解肌炎范围及成熟程度。
6.3.2预防和康复技术:骨化性肌炎常出现于严重的继发性创伤,创伤后血肿的肢体部位应积极抽吸并加压包扎,以预防和减少骨化性肌炎的发生;对于创伤部位不要盲目进行推拿按摩。一旦发生骨化性肌炎应积极应对,当患者伴随明显疼痛症状时可适当制动受累肢体,加用NSAIDs类消炎镇痛药物或/和活血通络、化瘀散结中药外敷。原则上应避免早期对骨化性肌炎部位进行温热治疗,可轻柔被动活动受累肢体,受累肢体摆放要求尽量减少对骨化性肌炎处的刺激。其他物理治疗手段包括超短波、超声波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7、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目的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和纠正低氧血症,充分痰液引流及预防误吸。
7.1气道评定
人工气道建立并辅以呼吸支持后,应定期评估患者呼吸及氧合情况,判断缺氧是否得到缓解;气道是否通畅。若呼吸时听到哨鸣音或呼吸困难或吸痰时吸痰管进入不畅,均应进一步检查确定气道内状况;定期评定痰液黏稠度:过黏或有痰痂提示气道湿化不足;痰液清稀,量多,需不停吸引,提示湿化过度。
7.2气道分泌物管理
规范气道分泌物吸引操作,有利于提高气道廓清术的效果。
7.2.1吸痰指征和时机:呼吸频率骤变、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机显示锯齿状流速和/或波形等,听诊可闻及较多湿罗音或局部痰音、甚至“寂寞肺”征。不宜定时吸痰,应按需吸痰。
7.2.2吸痰管和负压的选择:推荐采用有侧孔的吸痰管;
当吸痰管的管径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50%时,将显著增加气道阻力和呼气末肺容积;文献报道,吸痰时成人负压应控制在0.02—0.04MPa,痰液粘稠者可适当增加负压。
7.2.3吸痰前后患者给氧:在吸痰操作前后短时给患者吸入
高浓度的氧,可减少吸痰过程中氧合降低以及由低氧导致的相关并发症;联合肺开放可使低氧风险降低55%,肺开放操作可通过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实现。
7.2.4封闭式吸痰及时间:封闭式吸痰可降低肺塌陷和低氧的程度,降低吸痰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封闭式吸痰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无影响。吸痰时间越长,吸痰导致的肺塌陷和低氧也越严重。吸痰时间宜限制在15s以内。
7.2.5口、鼻腔吸引:持续口腔吸引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在翻身前给予口腔吸引,亦可减少VAP的发生率。经鼻吸引困难时或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可建立并通过口咽通气道行气管内吸痰。
7.2.6声门下吸引:声门下吸引可有效地清除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7.2.7气管镜吸痰:使用气管镜在可视的条件下吸痰,能较好地避免气道损伤,且能在气道检查的同时进行气道内分泌物吸引,尤其是对常规吸痰不畅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
7.2.8吸痰时应尽可能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减轻对血压和颅内压的影响,操作过程中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7.3气囊管理
应定期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过低会出现漏气和误吸;过高则可导致气管壁受压,严重时发生缺血、穿孔,也可诱发气道痉挛。一般气囊压力应控制在25—30cmH2O(1cmH2O=0.kPa)。
7.4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
7.4.1防止误吸:使用带有气囊上吸引功能的导管,及时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及返流物,可以更有效避免误吸。对吞咽障碍,食道反流、频繁呕吐有明显误吸风险的患者,建议短期留置鼻肠管。
7.4.2保持口鼻清洁:采用带冲洗及吸引功能的专用牙刷做好口腔护理,每天2—4次。及时吸引口鼻腔分泌物。
7.4.3落实隔离措施:根据院感管理制度,所有治疗及康复的仪器注意单人单用,或前后消*。
8、皮肤管理
营养不良,被动或被迫卧位、特别消瘦或肥胖的患者,常会发生骨隆突处皮肤深层组织损伤、水泡或溃疡;会阴部潮湿、严重低蛋白水肿;大便失禁和腹泻等情况都需要加强皮肤护理。
8.1神经重症患者皮肤护理策略
及时评定压疮风险并去除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