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庆市医疗援医院儿科开展 [复制链接]

1#

医院儿科开展西藏首例儿童动态脑水肿监护

年10月16日,医院儿科针对一例10月重症肺炎伴惊厥患儿实施一项新技术: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检查,此项检查是西藏首例儿童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护,其实施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儿童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系统损伤一个潜在灾难性的并发症。可能发生于存在重度窒息、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的儿童中,儿童颅内压增高的成功处理,需要迅速识别并给予针对降低颅内压及逆转其潜在病因的治疗,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证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避免颅内高压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脑损伤加重或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早期识别颅内压增高可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死亡,降低儿童期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儿科诊断儿童颅内压增高仍有挑战性:1.颅骨缝未闭的婴儿,可通过颅顶进行性扩大而适应颅内压增高,而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如仅有前囟张力增高而无呕吐、神志改变等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失误;2.儿科病人依从性差,受地区文化影响,家长可能不愿做有创性检查(如腰穿等);3.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可能早期并发呼吸衰竭,不能外出行相关检查等。以往发现前囟张力增高、呕吐、神志改变或脑疝表现的患儿,通常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无创性检查建立颅内压增高诊断。但神经影像学(头颅CT、MRI、B超等)并不是总能识别颅内压增高,且患儿会有高辐射、镇静困难等风险,无创检查如眼底镜可发现视乳头水肿,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这些检查都有局限性。

此次由重庆援藏儿科专家王家蓉、曾毅文、徐丽霞引进的无创性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床旁进行,方便、快捷,不受病儿是否吸氧、上呼吸机或不宜搬动等影响,利用电磁扰动原理可诊断早期颅内出血、单纯脑水肿、脑积水、脑萎缩等,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且可根据动态数值指导临床调整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的使用,为本地区儿童颅内压增高病人的脑功能变化情况积累资料,为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量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图文王家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