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奎又为他的妻弟送来了饭和水果
11月22日,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地面湿漉漉的。鱼台县清河镇杜屯村81岁的杜洪奎老人仍像往常一样,做好午饭后,先给患病的妻子端到桌前,接着又骑上电动三轮车,赶到5里之外的鉴洼村,给妻弟送饭。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他坚持了20年。杜洪奎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年轻时在学校当校医,退休后回到村里生活。妻子有慢性支气管炎,不能干重活,他承担了家里的大多数家务,洗衣、做饭、接送孙子上学等,他还会做衣服、织毛衣、做棉被,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把老伴照顾得无微不至。
杜洪奎的妻弟叫解电坤,今年77岁,是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不愿入住敬老院,一个人住在鉴洼村。20年前,解电坤感到头疼的厉害,整夜睡不着觉。医院做检查,但解电坤医院。杜洪奎二话不说,从家里拿着钱,强行医院。“当时做了一个头部CT,看不出啥毛病,接着又去了济宁。”杜洪奎回忆说,在济宁一检查,原来得的是脑积水,医生建议做开颅手术。考虑到手术风险,杜洪奎又带着医院。医生给出了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案,解电坤按医生开的药方吃了两年药。两年来,看病花费有2万多元了,解电坤没有多少积蓄,这些钱大多数是杜洪奎出的。
解电坤的病基本好了,但却丧失了劳动能力,衣食起居也成了难题。解电坤兄妹5人,其他亲人都离他家较远,只有二姐夫杜洪奎离他家最近。“我的老伴人很好,对我没说的。她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我退休了,有时间也有经济条件照顾电坤。”杜洪奎说,和妻儿商量后,从此他就承担起了照顾妻弟的责任。
20年来,杜洪奎悉心照顾妻弟不离不弃
尽管解电坤领到的五保金逐年增长,再加上居民养老金,最高每个月也仅仅有四百多元的经济收入,所以生活中遇到大的花销全靠杜洪奎等几个亲戚接济。“我吃什么饭,就给他送什么饭,用什么东西,也想着给他送些。”杜洪奎虽然这么说,但因为妻弟身体不好,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他经常特意做些水饺、肉鱼等为妻弟改善生活。妻弟的被褥脏了,也都是杜洪奎拿回家拆洗,再重新缝制好送过去;衣服脏了,也都是由杜洪奎来洗,每年,他还给妻弟买身新衣服……
一天两天就这么来回跑这么辛苦还好说,可时间长了,上了岁数的杜洪奎也有点吃不消,他想把妻弟接到自己家里照顾。可倔强的解电坤坚决不同意,“我不去敬老院,更不去你家里。”无论杜洪奎怎么说怎么劝,都劝不动妻弟,没办法,杜洪奎只能继续坚持两点一线地跑着照顾妻弟,从春夏到秋冬,每天来回10里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杜洪奎的儿子儿媳想接替老父亲的工作,可他总说:“现在我身体还行,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你舅舅现在就交给我管。你们把地里的农活干好,有空再出去打打工。”“老杜这个人,对他小舅子真是没说的,20年了,每天都这样坚持来送饭。”因为经常见面,解电坤的邻居鉴保池也和杜洪奎成了朋友。他说,前几年,由杜屯村到鉴洼村还没有修公路,雨雪天不能骑车子,老杜就走着来,一路上弄得浑身是泥,可是饭菜还是热乎乎的端到解电坤面前。
今年初,解电坤因着凉得了支气管炎,需要输液治疗,杜洪奎每天骑电动三轮车带着他去镇卫生院打针输液,一直陪了14天,解电坤的病才康复。
在杜洪奎的精心照顾下,解电坤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了,也能做一些简单的饭菜。杜洪奎老伴的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慢性支气管炎加重了,连走路都困难,身边不能离人。即使这样,杜洪奎还继续坚持送去蒸好的馒头和蔬菜水果,帮着妻弟做一些家务。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已80多岁的杜洪奎身体也不如以前了,做家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今年81了,再等几年就不能骑电动车了。如果电坤还不愿意到我家住,就让打工的儿子回家,少挣钱也得把他舅舅给照顾好。”杜洪奎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